万里.鹿堀坪越岭古道

Tony (撰文 、图、摄影)

人气 58
标签:

阳明山国家公园的后山,富士坪至鹿堀坪一带的草原风光,是我心目中台北近郊最迷人的一块山林区域。这个区域里,几条古道纵横交错,风光明媚,宛如桃花源。非假日行走于这片山区时,几乎遇不到任何人,宛如进入无人之境。

独自卧躺于青青草原上,与蓝天白云对看,周遭有崇山峻岭环绕,绿意盎然映入眼帘。偌大的草原,瑰丽的美景,成了私人的秘密花园。在此遨游,旅人的心灵可以与大自然静默互动,使人有一种心凝神释的陶然与满足。

这是最近一个月之内,我第二次探访鹿堀坪,再次拥抱这片美丽的梯田草原。这次换不同的路线,改走“鹿堀坪越岭古道”。这条古道是晚近山界发现的路线,从大坪的“圳口埔”越岭至富士坪草原。

大坪崙基石,位于圳口埔(鹿堀坪古道登山口)。


圳口埔也是另一条“鹿堀坪古道”的登山口。两条古道由此地出发,一条沿着头前溪(鹿堀坪溪)的溪谷及山腰迂回前往鹿堀坪草原,另一条则是远离溪谷,直接爬上棱线,然后越岭前进至富士坪草原。

富士坪大草原。


今天规划的路线,去程走“鹿堀坪越岭古道”至富士坪草原,然后绕往鹿堀坪草原,返程走“鹿堀坪古道”回到登山口。这样刚好可走一圈O形,预估时间约3小时便可完成,而沿途可经过这块区域内风景最秀丽的菁华地带,可说是一条梦幻的踏青路线。

我停车于圳口埔。登山口旁的电线杆下就有一颗日据时代的“大坪崙”三角点基石(矿物课263号),登山口海拔高度410公尺。

过水泥桥,前往鹿堀坪越岭古道。


出发后,沿着水圳旁的小路前进,约两、三分钟,来到了头前溪畔的水泥桥。过桥,循着水泥小路上行,来到一间农宅前,农宅的角落有一间古老的土埆厝。古道小径位于面对土埆厝右侧的农田里,有一明显的石阶路笔直向上。石阶路的上方出现叉路,取左行,即是“鹿堀坪越岭古道”的路线。

山径随即进入森林里,路径清晰,经过一处林间不锈钢水塔后,山径转为陡上,开始辛苦的爬坡,这一段上棱路是越岭古道唯一较辛苦的路段。约20分钟,爬上一处小草原。小草原海拔540公尺。从登山口至此,爬升130公尺,约40层楼高度。有点喘,在此略休息。接下来路就轻松了,从小草原至富士坪,长长的距离,约只须再爬升100公尺左右而已。

继续前进,路径平缓好走,泥土径上有牛只踩踏的痕迹,很明显是一条牛路。所谓的“鹿堀坪越岭古道”,应是农民牵牛前往富士坪草原所走的放牧路。约三分钟,前方出现进一片柳杉林。

柳杉林


柳杉笔直挺立,阳光在树梢挥舞,柔和的光线穿进树林间,古道泥径光影明灭。穿出柳杉林,遇见小草原,随即又钻进森林里,沿路有小洼池,有牛粪及蹄印踪迹。接着,来到一叉路,路标写着,左为“富士山腰古道”,由此去可联络“富士古道”及衔接“瑞泉古道”。我曾走过这条古道。继续取直行,越岭朝富士坪前进。约六、七分钟,又抵达一处鞍部草原叉路,右叉路下切往鹿堀坪草原,直行为越岭路。鞍部草原颇幽静,在此略休息,然后继续直行。

越岭高点的草原(与大尖山遥遥相望)


爬坡而上,走于开阔的草坡上,视野变得辽阔。不久,又钻入森林里,几分钟后,钻出森林,来到越岭最高点,岭上有大片草原,大尖山就在正前方,与岭上草原遥遥相望。由岭上向下俯瞰,富士坪草原就在前方的山谷。草坡由岭上绵延至富士坪,中间点缀着一丛丛小片森林。于是选个阴凉处,坐在岭上草原眺览附近的山峦草原,视野辽阔,清风拂面,使人心畅神怡。

爬至岭上草原,与大尖山遥遥相对。


然后沿着草坡漫步而下,草原与树林错落,树林间有不少隐密的小草原,其间有不少牛路小径。今日天气佳,无迷路之虞,我恣意在林间草原小径乱窜,竟然与两只水牛在林中猝然相遇,彼此一阵错愕,我赶紧撤退。于是寻一处林间小草原坐躺休息,阳光和暖,草地柔软,令人心情奔放,不禁效法魏晋“竹林七贤”豪放不羁的行径。

在草原厮混一阵后,循着草坡山径来到了富士坪草原。大草原相当广阔,远近一片绿,一眼看不尽。而风吹草低,不见牛只,如此草原美景,竟能独自拥有,有一种幸福的感动。

鹿堀坪溪


横越大草原,走至草原的另一端,找到通往鹿堀坪的山腰小径入口,然后走这条山径前往鹿堀坪。下坡路,轻松愉快,地图上标示30分钟的路程,约走15分钟,就抵达鹿堀坪溪。越溪后,抵达梯田区。于是走往鹿堀坪土地公,至附近的梯田区寻找“鹿堀山”的基石。

上次路经此地时,曾与山友在梯田草原区寻找基石,却遍寻不获;这次前来,事先还搜集了资料,结果在梯田区上下来回寻找,仍然毫无所获。另外,根据山友的记录,我则在附近树林里找到一间废弃的石厝,这间石厝遗址的格局不大,看来应只是放置农具的工寮而已。

农宅的土埆厝,古道入口在右侧地瓜田间。


鹿堀坪的梯田也和石厝一样,都已荒废,化为层层的梯田草原。我来到溪畔,寻觅一处幽静的树荫处,在此用餐休憩,听淙声,浸溪水。比之富士坪草原,鹿堀坪梯田草原多了清澈清凉的溪水,所以更胜一筹,更适合选在此用餐或休憩。徜徉于山与水之间,使人暂忘尘劳。

回程走“鹿堀坪古道”下山。由梯田草原出发,下坡路,约三十分钟回到了圳口埔登山口。此行令人满意。孔子的弟子曾各言其志,有人云:“暮春者,春服既成,...,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今天的古道之行,境界与此相似,可堪比拟。

旅游日期:2006.04.04 (写于2006.04.10)

行旅图


本闻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台北信义区.豹山溪步道
淡基横断古道东段
深坑.尾寮古道
南港山后山腰步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