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坑.尾寮古道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13
标签:

前些日子山友向我问起深坑乡的“尾寮古道”,我一时感到困惑,后来查资料,才发现我曾走过这条古道。当时深坑乡公所正在施工,尚未正式命名;后来,乡公所将步道命名为“四龙步道”。乡公所只是整修古道的其中一段而已。

尾寮古道


这条古道联络深坑的“大崙脚”与“大崙尾”两地之间,在阿柔洋产业道路尚未兴建以前,住在“大崙尾”的山上居民,仰赖这条山路往返于深坑市区。中华山岳蓝天队于民国九十四年(2005年)将这条古道命名为“尾寮古道” ,并将其路线分为“尾寮古道北段”及“尾寮古道南段”。我曾走过的路段属于北段,但没有走完全程;南段的路线则未曾走过。

今天的行程,从“大崙脚”的尾寮古道登山口出发,一路上坡,从大崙脚翻越山崙到大崙尾。古道翻越的这座山崙刚好是两条溪流的分水岭,东侧是阿柔坑溪,西侧是炮子崙溪,沿着溪岸都有聚落人家,如今都已开辟产业道路。

这附近的山区有不少纵向的古道,也有横向的古道可彼此联络,这一带我曾走过的古道有南邦寮古道(Linda Road) 、石妈祖古道、茶山古道、 Jennifer Road、向天湖古道、炮子崙古道等,而尾寮古道的位置居中,可与其它古道相互串连,因此随个人的时间及兴趣,走出各种变化的古道组合路线。

尾寮古道,旧石阶与新步道并存


我对尾寮古道印象佳,在于这条古道经过整建后,却仍保存住古道的旧貌。沿途随处可见青苔斑斑的旧石阶与新施工的步道并存。乡公所采用简易自然的木板工法,旧石阶旁另筑木板土阶,或者直接在旧石阶加设木板,以方便游客踏踩,并降低滑倒的危险,游客的安全性与古道的风貌同时兼顾,规划相当用心。

相较于许多台北郊山步道将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的旧石阶加以铲除丢弃,改铺整齐一致的花岗石步道,走尾寮古道时,会有一股特别的感动。传统与现代,新与旧之间,其实可以兼容并蓄而不悖。

古道一路向上,较陡的路段,设置了木栏杆做为扶手。爬陡坡时,虽然有些累喘,但陡上路段也是古道旧石阶出现最多的地方。看着一块块大小不一的古朴石块被木板前后夹住保存着,或者新步道并行于旧石阶旁,边走边感动,就不觉得爬坡辛苦了。

上行约十五分钟,遇右叉路,可通往阿柔瀑布(炮子崙瀑布),衔接茶山古道。继续直行。沿途森林蓊郁,绿意幽致。前行二十分钟,出现一小段栈道,路径变为平缓;又约十分钟,抵达“云登山寺”附近,古道与阿柔洋产业道路在此交会。自此之后,古道被公路几度切割,而变得寸断。

尾寮古道南段


横过阿柔洋产业道路,古道又穿进森林里,为第二段古道路;约五分钟,又接公路,然后进入第三段古道;又约五分钟,再接公路,大约在阿柔洋产业道路6公里处。再横越马路,从一民宅的围墙外绕过,为第四段古道;又约五分钟,古道与阿柔洋产业道路相会。接着古道完全被马路取代了。

古道接阿柔洋产业道路,细雨霏霏。


沿着公路向上行,这时山区起雾,雨丝霏霏,公路变得濛濛,走时别有一番滋味。约十五分钟,抵达“天南宫”。天南宫的地址为“大崙尾1号”。由登山口至天南宫,路程约七十分钟。略休息后,顺登天南宫后方的阿柔洋山,来回约六、七分钟而已。

尾寮古道南段的起点就在天南宫附近,就在阿柔洋产业道路 7公里指标牌旁。拾阶而下,遇左叉路,古道取直行。接着古道变得荒凉原始,路旁长满蕨类植物,路径狭窄,走过时,裤管被雨后的草蕨沾湿。一路下坡走,七、八分钟后,遇一间荒废的土埆厝,路旁横卧两根大门石柱,柱上还有门联刻字。土埆厝旁有竹林,竹林旁空地杂草横生,拓垦地也已荒废。

前行不久,又遇一废弃的储水池。由此而下,路况稍差,但路径仍然清晰。比起北段古道,南段显得偏僻荒凉,森林更浓密,景观更原始。沿途可闻右侧溪谷的水潺声,古道有零星的石阶遗迹,偶尔出现竹林。

古朴的石砌土地公庙


约十二、三分钟,古道越溪,经过一处私人农圃。接着古道沿着溪畔,路况变好,有潺潺水声,溪谷有小潭,这一段路为尾寮古道的精华路段。前行约六分钟,有左叉路通往附近一座的石砌土地公庙。土地公庙的屋檐及屋脊青苔斑斑,颇有古意。庙墙刻着建庙年代“丁未仲冬”,可能是民国五十六年(1967年)或明治四十年(1907年)。我猜前者的可能性较高。

继续前行,经过一片空旷的荒废耕地,遇一右叉路,可通往王军寮瀑布(四龙瀑布)。不知路程多远,天候不佳,只犹豫而已,未前往一探。直行,约七、八分钟,经过一座观音庙,原是古朴的小庙,却被改建成一半大理石建材,一半维持旧貌,一种很不搭调的半新半旧风格。

爬往阿柔洋山,约三分钟登顶。


从观音庙往下走,路径变为宽阔,约三、四分钟,抵达尾寮古道南段的终点,接阿柔洋产业道路,约在公路4公里处。由此走阿柔洋产业道路下山。根据山友萧郎的记录,约再走十六、七分钟,即一条叉路通往镇南宫(石妈祖),可从镇南宫走“石妈祖古道”下山,回到尾寮古道的登山口。这是我预定的回程路线。

沿着公路走,约八、九分钟,经过“流星花园”农庄餐厅时,看见右侧有一条小径。这时刚好一位老伯在路旁,告诉我说这条小径是下山捷径,可少走一公里的路。他说以前当地人都是走这条小径下山的。这引起我的兴趣,于是决定走走看,或许这条小径也是昔日的古道。

小径取直而下,却无奇特之处,约五分钟就抵达下方的阿柔洋产业道路,确实省却了绕公路的时间。然而却让我错过了中途往镇南宫的叉路。这时懒得再回头走公路,于是便顺着阿柔洋产业道路下山。如此一来,下山的路线反而绕更远,颇有得不偿失的感觉。幸好天气阴凉,公路健行还算舒适。

“阿柔池”

前行约五分钟,抵达“复兴桥”,阿柔坑溪支流与主流在此会合。我以往都是开车经过这里,今天走路过桥时,才注意到桥下不远处的阿柔坑溪,竟然有一座废弃的旧桥,似乎是一座古桥。心生好奇,便想前往一探。

复兴桥附近的岸壁陡峭,不容易下切,于是沿公路走,寻找下切点。不久,在电线杆“阿柔干21”的路旁发现有一条小径可通往溪谷。往下走,不到一分钟,抵达溪谷。眼前却出现一座小斜瀑,下方形成一椭圆形的池潭,直径约十公尺,深可能超过人高,可游泳戏水。小瀑之上的溪谷,则是一片平坦的岩壁,溪流浅浅冲流而过,可坐可躺,夏日时,可享受清凉的SPA滋味。

瀑布之上,有平坦岩面。


意想不到阿柔洋产业道路旁的阿柔坑溪溪畔竟然有这样的一处池潭,却不见登山记录提及,暂且称之为“阿柔池”,既符合地名,也符合这清澈碧波的池水给我的第一印象。

潭水上游几十公尺处,就是旧桥遗迹处。溯溪而上,溪石湿滑难行,险些滑倒,只好脱鞋涉溪前进。来到桥下,发现桥身是水泥建造的,但石砌的桥墩颇为古朴,猜测建桥的年代可能是在日据时代或光复初期。

桥的另一岸只是一片森林而已,看似无路,当年为何在此造桥呢?以桥的规模,应不会只是为了渡溪采收农作而已。或许森林之中还有堙灭的古道旧径,且留待他日天晴再来一探究竟。

回到马路上,继续前行,约二十分钟,回到尾寮古道的登山口。今天的行程,下山的路线与原定计划有出入,虽然多绕了远路,但却有意外的收获,得一古桥及一池潭。回想起来,有时走错路或绕远路,未必是一件倒楣的事。走不同的道路,或许会有不同的收获,所谓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旅游日期:2006.03.16 (写于2006.03.22) 

行旅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大溪.月眉古道.李腾芳古厝
南港山攀岩步道
台北信义区.豹山溪步道
淡基横断古道东段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