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回流教育要有所准备

李家同
font print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我们希望大家知道,大学学位一定要经过一番奋斗,才能得到,否则这种学位就没有意义了。

教育部主张回流教育,我绝对支持,对于因为某种原因而没有能够进入大学的人士,我们绝对应该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完成进大学的愿望。

可是我希望大家了解,念大学仍然要有一些基本的准备,否则是无法念的。有好一阵子,美国的名校纷纷设法招募少数民族(如黑人)学生,虽然是一番好意,可是因为这些学生没有足够的准备,常常无法完成学业。对这些少数民族的学生而言,这种“入学从宽,毕业从严”的政策是不切实际。

念大学,最重要的仍是国文、英文和数学能力,很多第一类组的同学数学程度有问题,就不能念管理学院,因为管理学院的学生都要念微积分,很多理科强的同学进入大学的理工科系,仍然发生问题,常常是因为英文太差,无法看原文教科书。

为了因应教育部对于回流教育的重视,我们静宜大学已经在行政会议里通过了有关本校回流教育的要点,也将这些要点报到教育部,希望教育部能指出这种回流教育的方式是否恰当。

在我们的办法中规定,凡中华民国国民二十二岁以上(男性者须服完兵役)具报考大学资格者,都可参加本校为回流教育主办之考试,考试大概包含国文、英文和数学,各系可以自定加权比重。考试之主要目的在于检定考生读大学的基本能力。如此,社会人士可以不必和高中毕业的小伙子火拼,但也使所有学生都到达了一定的水准。

考上的人士暂时以学员称之,学员必须与大一新生修同样的课程,一年后,再有一次考试,通过者即成为本校正式的学生。这次考试以大一课程为主,未能通过者,将依其修习科目通过与否,发给学分证明。

我们在初期,每班拟收不超过二位的回流教育学生,看效果好坏来再行调整。这个办法有四个优点:第一,应该符合目前大学法;第二,回流学生受到优待;第三,回流学生具备念大学之能力,不会发生无法适应的问题;第四,全部学生的水准得以保持。

我相信社会上仍有人会认为这样的办法过于严格,但我们希望大家知道,大学学位一定要经过一番奋斗,才能得到,否则这种学位就没有意义了。我们应该考虑到社会人士的处境,但他们也要有所准备,才能进入大学。@(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