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待无花空折枝 你是个因循拖延者吗?

人气 7

【大纪元11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周毅报导)在凡事讲求效率,分秒必争的工商业社会,“今日事、今日毕”向来是时间管理的最高指导原则,而拖延怠惰很可能对生产力、人际关系、甚至职场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繁忙紧凑、充满限时急件等待完成的世界,超负荷的工作量也可能造成暂时性的拖延行为。怎样可以界定两者的区别呢?

首先我们要给“拖延”下个定义。一般来说,拖延是指决定要做某件事到实际采取行动之间的落差。例如,你想整理散落满地的衣物、想着手写一篇报告,但为了某些嫌恶反感的理由,你有意避免去完成它。于是,天黑了又白了,心情愈加沮丧…。

为什么做事会拖延?

对大部分人来说,拖延意味着某些负面情绪,例如焦躁不安、罪恶感,并隐含个人价值判断,如懒散、消极、不能胜任、笨拙等等。如果将拖延视为人的特性, 那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带着点,而程度则与个人良知、条理性、责任感有关。

归究拖延的原因不外乎下列几点:

一﹑诱因不足:如果某件事不合你的兴趣或对你意义不大,自然缺乏执行的强烈动机。

二﹑害怕批评或缺乏能力:有的人过分重视他人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因而产生忧虑反而干扰工作进度。有的人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觉得没有受过训练、不具备技术、缺乏完成某项工作的能耐,那么就会极力避开,直到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

三﹑完美主义者:设定太高的标准,不断追求自以为的完美,反而容易灰心丧气,有碍工作完成。

四﹑太乐观或不分轻重:以为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许多事,兴冲冲的在周末前夹着鼓胀胀的公事包回家,直到假期结束又匆匆拎回办公室。或者不分轻重缓急,挑自己喜欢或容易的先做,却把最重要和最紧急的留到最后。

五﹑叛逆性的拖延:以自我为中心,按照自己的时间表来做事,拖延代表反抗,认为不应该受到截止日期的束缚。

对多数人而言,非习惯性的拖延行为并不是太大的问题,无须过度责怪自己,有时候可解释为人性本能的自我保护,可以借机喘息一下。

真正的“拖延症”患者

除了做事拖拖拉拉外,真正的“拖延症”患者会以“还有其它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的理由来合理化各种对自己有害的拖延行为。对他们而言,拖延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且发生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账单忘了缴、所得税延迟申报、错过预定音乐会的门票。

拖延者往往自欺欺人,不按优先顺序处理事情,常挂在嘴上的是:“这件事明天我再来做”,或者“有压力我才能更有创造力”。但事实上到了第二天他们既没有紧迫感、也没有在压力下做得更好。

此外,拖延者也热衷于寻找消遣的娱乐,特别是不需要承担很多责任的,查看电子邮件就是绝佳的娱乐方式。拖延者费尽心思拖延正事,却把分心当作一种调节情绪的方式,其实只是在挥霍时间而已。

根据研究,大约有20%的美国人认为自己是“慢性拖延症”患者。有些心理学专家甚至认为,喜欢把今天就可以做完的事拖到明天、应该往前赶进度却尽量往后拖延、或是火烧屁股才勉为其难去做的人,其实就是得了“慢性拖延症”。不少学生总喜欢拖到要缴交作业的前夕才开始动笔,这就是典型的“慢性拖延症”。

如何解决拖延问题

要了解和解决拖延问题必须谨慎评估,究竟工作未能完成是基于哪些情况?如果只是不良的时间管理,那么需要学习和发展的是时间管理的技能。如果已经知道如何管理时间却没有善加利用,那么就可能掉入拖延的陷阱了。

如果无法合理化自己拖拖拉拉的行事态度,除了与咨商者或朋友讨论、求助外,也可以尝试下列改善之道:

一﹑目标要明确实际:不要低估工作份量或高估自己的能力。对工作的投入做诚实的决定,如果你只希望花极少的努力或时间在一个工作项目上,承认它!不要让罪恶感干扰你认清这个事实。当然,也要接受不同的努力随后有不同的成果。

二﹑列出事情的优先顺序:当你对自己该做的和什么时候该做更有概念后,你会比较容易掌控,也可以准时完成事情。

三﹑切割工作份量:整个工作看起来庞杂而有难度,但分成小部分就显得可行而好掌控。要合理的分配给每阶段足够的时间,不要操之过急。

四、人类天性定期需要多样化和放松:当完成一个目标,记得找时间奖励自己,做一些让自己快乐的事情,比如去吃顿大餐或者和朋友出去逛街游玩。

你是“拖延症”患者吗?其实可以自我判断。如果拖拖拉拉的行为只出现在局部生活,那你就不能算是患者。因此,不要动不动就以“拖延症”当借口,该有所行动时就要赶快动起来吧!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职场绝技:21世纪成功上班族七条件(4)
中共劳动新制 台商经营风险骤增
员工上网购物12分钟  全美企业损失逾4亿美元
南科论坛 徐强谈企业的契机与挑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