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1) – 成汤兴商 仁德治国

font print 人气: 60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1月25日讯】
历史走过了夏朝,走入了殷商。商汤登上了天子之位,取代了夏 朝。汤封 了夏的后代,在杞地把土地和爵位给予他们。三千诸侯归顺商汤,商朝正式建立,定都于亳(bo4),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

关于商朝历史,早期其历史同夏代一样,主要靠《尚书》、《史记》等后代典籍来了解,缺乏当时的文字证明。但是殷墟遗址的发掘特别是甲骨文的发现,使商代历史“信而有证”,所以商朝被视为中国信史的开端。这些甲骨文也成为中国最古老的文献记录。

殷商的始祖是契,他的母亲叫简狄,是有娀(song,松)氏的女儿,帝喾的次妃。相传简狄等三个人到河里去洗澡,看见玄鸟(即凤)掉下一只蛋,简狄 就拣来吞吃了,因而怀孕,生下了契,《诗经.商颂.玄鸟》篇有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的词句。契长大成人之后,帮助禹治水有功,舜帝于是任命契为司徒,让他认 真的施行五伦教育,要本着宽厚的原则。后来,契被封在商地,赐姓子。契在唐尧、虞舜、夏禹的时代兴起,为百姓做了许多事,功业昭著,百姓们因而得以安定。

契死之后,由儿子昭明继位。传到第十一代,由主癸gui4继位。主癸死后,儿子太乙继位。这就是成汤(后也称为商汤)。

从契到成汤,曾经八次迁都。到成汤时才又定居于亳,这是为了追随先王帝喾,重回故地。成汤为此写了《帝诰》,向帝喾报告迁都的情况。

亳是商朝前期最重要的都邑。从商朝建立之前,成汤把都邑迁到亳,历经6代11王,大约有150~200年之久,商都一直在亳。在商朝历史上,定都时间最长的是殷,仅次于殷的则是亳。

《史记》记载,从商汤建国 到商纣亡国,共传国十七世、三十代,前后共六百余年。大约在公元前一千三百年,商王盘庚geng1迁都到殷,所以后来又把商称为殷,或称商殷,或称殷商。

商汤立国后,汲取夏代灭亡的深刻教训,废除了夏桀时残酷压迫人民的暴政,采用了“宽以治民”的政策,使商王国内部的矛盾比较缓和,政治局面趋于稳定,国力 也日益强盛起来。商朝是中国历史上贤君比较多的王朝。根据《史记》,商朝在商汤之后,第四代大甲、第九代大戊、第十三代祖乙、第十九代盘庚和第二十二代武 丁,都是贤德之君。他们敬顺天命,以仁德治理天下,因此国运昌盛,人民生活安定,诸侯尽来归服。

商汤敬顺天命,祭祀鬼神,而且他能任用贤臣。伊尹是个有才德而不肯做官的隐士,商汤曾派人去请他,前后去了五趟,他才答应归从,并向商汤讲述了远古帝王及 九类君主的所作所为。商汤委任他管理国政。商汤统治时期出现大好局面,得益于伊尹和仲虺〔hui悔〕这两个贤臣的辅佐。商汤说过这样的话:“人照一照水就 能看出自己的形貌,看一看民众就知道国家治理得好不好。”右相伊尹说:“真是英明啊!善言能听得进去,道德才会进步。治理国家,抚育万民,凡是有德行做好 事的人,朝廷都要任用。”伊尹管理国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仲虺死后, 伊尹在政坛上的作用尤其突出,成了商汤至太甲时期重要的辅臣, 政坛的一位元老。

商汤为人十分仁德。一天他外出游猎,看见郊野四面张着罗网,张网的人祈祷说:“愿从四面四方来的,都进入我的罗网!”商汤听了后说:“这样的话,不就把禽 兽全打光了!”于是,把罗网撤去三面,教张网的人祈祷说:“想往左边走的就往左边走,想向右边逃的就向右边逃。不从命的,就进我的罗网吧。”诸侯们听说这 事,都说:“汤的仁德真是到了极至,连禽兽都能受到他的恩惠。”

商汤打败夏桀之后, 废除了夏的政令,并且作了《汤诰》告诫诸侯要敬畏上天、修行德政、为民谋利。《汤诰》这样记载:“三月,殷王亲自到了东郊,向各诸侯国君宣布:‘各位可不能不为民众谋立功业,要努力办好你们的事情。否则,我就对你们严加惩办,那时可不要怪罪我。’ 这时,伊尹又作了《咸有一德》,说明君臣都应该有纯一的品德;咎单作了《明居》,讲的是民众应该遵守的法则。

商朝初年,发生了一场旱灾,延续了七年。使河干井枯,草木枯死,禾苗不生,庄稼无收,白骨遍野。灼灼逼人的旱灾,震撼着整个商王朝。商汤就在郊外设立祭坛,天天派人举行祭礼,祈求天帝除旱下雨。这就是“郊祭”。

郊祭最初的仪式是:燃烧木柴,用牛、羊、猪、狗等家畜作上供的物品。祭祀时,史官手棒三足鼎,鼎内盛有牛、羊等内作供品。史官虔诚的向天地山川祷告说: “是不是因我们的王政事无节制法度?是不是使人民受了疾苦?是不是因官吏受贿贪污?是不是因小人谗言流行?是不是有女人干扰政事?是不是宫室修得太大太 美?为何还不快快下雨呢?”史官受汤之命,说了六条责备自已的事以求天帝鬼神赐福降雨。然而,祭祀没有效果。尽管商汤命史官天天祭礼,苦苦哀求,天帝依然 无动于衷,没有赐福降雨。

大旱持续到第七年的时候,商汤命史宫们在一座林木茂盛的山上,选了一个叫桑林的地方设了祭坛,他亲自率领伊尹等大臣举行祭祀求雨。但是祭祀之后也未见下 雨,商汤就命史官占卜。史宫们占卜后说:“祭祀时除了要用牛羊作牺牲外,还要用人作祭品。” 商汤稍稍沉吟后说:“我祭祀占卜求雨,是为了人民,怎么能焚烧我的子民呢?就烧 我来祭天吧!” 然后,将自己的头发、指甲剪掉,沐浴洁身,命令左右把祭祀的柴火架起来,向上天祷告说:“我一人有罪,不能惩罚万民;万民有罪,都在我一人。不要以我一人 的无能,使天帝鬼神伤害人民的性命。”祷告完毕,商汤便坐到柴上去。左右正要点火,突然乌云四合,大风乍起,人们盼眼欲穿的大雨骤然而至。这就是历史上的 “汤祷桑林”。

人们都认为正是汤的为民牺牲的精神感动了天帝,才使得天降甘霖,旱情解除。

商汤临政之后,还修改了历法,把夏历的寅月为岁首改为丑月为岁首,又改变了器物服饰的颜色,崇尚白色,在白天举行朝会。

转自 希望之声 http://big5.soundofhope.org/programs/454/44048-1.asp(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有着最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了,其间呢也经历了无数的苦难艰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丰富灿烂的文化,演绎着动人心弦的历史。
  • 从上一集节目中我们知道,女娲造人补天,被称为中国人的始祖母神;燧人氏非常的聪明,他发现了钻燧取火, 从而让人类能够真正的得到火;伏羲呢视野最为辽阔, 他仰观俯察, 创造了易经八卦,从而给了人类一个遵循天意的方法。
  • 黄帝公孙轩辕打败了蚩尤,又战胜了炎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以兵征天下,臣服诸侯的帝王。在此文中,我们将回顾黄帝在位一百年的业绩。
  • 黄帝轩辕一百年在位,为中华文明奠定了盛世典范的开端,最后他在桥山圆满回归。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建立自己姓氏的有十四人。嫘祖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另一个叫昌意。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名叫昌仆,生下高阳,高阳有圣人的品德。黄帝升天后,昌意的儿子高阳即帝位,这就是颛顼帝。
  • 尧在位七十年禅让给舜,因为年事已高,就让舜代理天子之政事,二十年后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尧将帝位禅让给舜后,藉以观察他做天子是否合乎天意。对于尧选贤继位的做法,孔子赞尧是一个以天下为公的楷模。
  • 尧让位给舜, 二十八年后逝世。百姓悲伤哀痛,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三年之内,四方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帝尧。尧了解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不配传给他天下。
  • 五帝时期,天下的共主,黄帝、帝喾、颛顼、尧和舜,都是因为贤德而为各个部落所尊崇和拥戴。五帝对天下的治理都是以德为上,管理较为松散。在挑选继承人方面,五帝基本遵循“传贤”的原则,广泛征求大家意见的情况后,把帝位传给符合贤能条件的人。
  • 启继位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启很贤德,天下人心都向着他。启继承了大禹的事业,并以德化来治理天下。夏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王”。
  • 岸上有一栋高楼,半夜里,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烧,楼中人张惶呼叫,乱成一片。林孝廉忽见一个少妇,只穿内衣短裤,从楼上坠入船中。林孝廉见少妇衣不蔽体,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长袍拿过去,给她盖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进船舱休息。自己则挑灯站在船舱外面,守护着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