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苏贞昌暗示 中正纪念堂将拆围墙

人气: 2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2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赵静瑜、王贝林/台北报导〕行政院考虑将中正纪念堂规划转型为台湾民主纪念园区,行政院长苏贞昌昨天在国立中正文化中心新旧董事会交接典礼上表示,希望未来的台北市中心,也可以出现像英国海德堡公园、纽约中央公园这样让民众更可以接近的空间。

苏贞昌表示,他已责成教育部与经建会等单位规划,公共工程委员会也组成小组,就空间改造作进一步规划讨论。

苏揆的说法,暗示中正纪念堂的围墙将会被拆除。而根据相关部会的规划,中正纪念堂未来将同步进行空间改造与组织转型,前者将拆掉围墙,将庄严肃穆的“帝王陵寝”,改造为亲民便民的开放园地;后者则从威权印记转型为民主纪念,名称则从“中正纪念堂”改为“台湾民主纪念馆”。

苏贞昌昨表示,台北市中心这么大的一块地,过去因为高耸的围墙让空间封闭,民众很难接近,希望可以透过改造,让大家都能看到这里的各种文物及资料,也让民众在车水马龙、人来杂沓的台北市,能够有像英国海德堡公园、纽约中央公园一样,市民可以容易接近的地方。

拟改造为亲民开放空间

工程会主委吴泽成进一步表示,苏揆暗示的拆掉围墙只是其一,重点在将公共空间权威森严的封闭感,改为符合亲民开放的世界潮流,像台北的荣星花园甚至很多学校、公园也都没有设置围墙,以方便民众亲近。

三年前曾计划,将两厅院周遭围墙拆除的中正文化中心前艺术总监朱宗庆表示,当时是希望打造一个全民的文化园区,让表演艺术活动更被民众接受,也可让乐迷能更轻易找到入口,当时的计划重点放在花园,希望可以在台北市内也有可媲美阳明山花季的宝岛花卉,围墙也有打掉的可能性,但要考虑配套措施,毕竟建筑的整体逻辑上,围墙与主建筑物有相互呼应关系。

——————————————————————————–

张景森︰改造帝陵为市民广场

〔自由时报记者王贝林、王孟伦/台北报导〕经建会副主委张景森昨受访表示,中正纪念堂的改造应属转型正义的一环,但为将此文化空间还给人民,未来会避免政治化处理,而是征求建筑师、公共艺术创作者、地景规划师等专业人士提案,成为人民易亲近、视觉可穿透的市民空间。

专长城市空间改造的张景森,曾任台北市都市发展局长,是行政院中正纪念堂改造专案小组的成员。他认为,中正纪念堂属于典型的古代帝王陵寝式建筑物,为阻绝外界嘈杂,塑造肃穆气氛,园区四周围盖了高墙来阻隔;其次,“大中至正门”是台湾最大的牌楼,有五门六柱十一楼,高达三十公尺,牌楼后还有一条又长又直的“御路”,建构人民前来瞻仰帝王的感觉,纪念堂本身更仿北京天坛从四面拾级而上,阶梯八十九阶则是蒋介石的岁寿,种种帝王陵寝规划令人压迫感十足,国父纪念馆就没有这样的问题。

张景森说,台湾政治威权虽已结束,但转型正义并未落实,普遍仍将独裁者的纪念厅视为理所当然,因此有必要将这种“帝王陵寝”式的政治空间开放出来,拆围墙、牌楼是一个概念,让仪典式的庄严肃穆空间和陵寝的肃杀,变成轻松自在的亲民空间。

他不讳言,要将威权宫殿建筑的独裁空间,改造成民主市民广场,确实是“政治决定”,但既然要改为常民可亲的空间,就不会再以政治化的方式处理,所以会征求建筑、文化、艺术、景观等多元专业人士提案,规划成属于人民的开放空间。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