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头城.梗枋古道.坪溪古道.象寮古道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104
标签:

今天前往宜兰探访“梗枋”、“象寮”、“坪溪”等三条古道。梗枋、象寮古道位于头城梗枋地区,古道向西北行,越岭进入台北县双溪乡,衔接坪溪古道,再往台北行。这三条古道都属于淡兰古道的支线,一百多年前的安溪茶商便是取道这些古道往返台北、宜兰。

梗枋,地名与隘地有关。昔日的噶玛兰,沿着东北角海岸,自大里简以南,设有十九处隘地,梗枋为其中之一。后来,噶玛兰设厅,官府设置“北关汛”于梗枋,驻兵四十名,控制入兰孔道。“梗”有“阻挡”之意,“枋”是指“木材”,“梗枋”意指“设木栅防卫”,反映出噶玛兰拓垦时期的地名特色。

梗枋古道的登山口位于梗枋“头城农场”。从台北走国道五号(北宜高速公路),至头城后,再循“台二丙”公路往北走,过头城市区、外澳,至梗枋,约在滨海公路132K,过“梗枋桥”后,立即左转产业道路,路口有“头城农场”的指标,然后一路跟着指标前进,约1.8公里,抵达“头城农场”。

登山口就位于农场大门对面的土石产业道路旁,入口树上有绑着登山条。一进入古道,便是笔直陡上水泥石阶路,沿途有不少黑黄纹色的蜘蛛结网,路陡,又得提防蜘蛛面膜扑脸,走得既累喘又心惶。部分路段有些杂草,但路况尚可,约十七、八分钟,抵达一间废弃的古厝,门牌为“更新路138号”,门前有一条废弃的土石产业道路横切而过。身体还没完全暖身,就爬升了120公尺,觉得颇累,休息一阵,才继续上路。


梗枋古道。走在废弃的土石产业道路

古道取直,继续爬升,经过柚子园,又与废弃的产业道路会合,古道并入产业道路,路变得宽阔,也平缓许多,土石路少人走,长了不少杂草,但路迹清楚,不难行。途中有展望,可望见近海岸外的龟山岛,但天气迷濛,只见模糊龟影而已。梗枋距离龟山岛最近,台铁宜兰线在梗枋设车站时,不以“梗枋”为站名,却命名为“龟山”站,形成很特殊的站名与地名不符的情况。梗枋古道经过的这片山区,地形为一高起的山坡地,地名为“中崙仔”。因此,梗枋古道又称“中崙古道”。

不久,又进入林荫里,变为凉爽,约走20几分钟,土石产业道路缩小成为一般的山路,附近出现小溪涧,古道沿着溪岸而行,溪畔处有不少竹林。这附近曾设有流笼脚,但已无任何遗迹。

古道越过小溪涧之后,又变为陡坡,穿越桂竹林。然后古道又与一条横切的废弃产业道路交会。古道继续取直行,又是爬坡陡上。走没几步,就得停下脚步休息,如此走走停停,才终于抵达古道最高点的鞍部。从“头城农场”爬至鞍部,费时90几分钟。

今天怎么会走得这么辛苦呢?翻阅资料,“头城农场”海拔约70公尺,鞍部海拔510公尺,总计爬升约440公尺。这种落差比爬七星山(小油坑路线)还辛苦。一百多年前的安溪茶商真的会走这条古道进入宜兰吗?将心比心,不免怀疑。相较之下,外澳的石空古道就好走多了,沿途又有多座古朴的土地公庙,古道气氛浓厚。梗枋古道却只像是一条上山种垦的农路而已。


坪溪

鞍部是宜兰县头城镇与台北县双溪乡的交界处。古道在此越岭。过鞍部之后,景观有了明显变化,附近出现柳杉林。越岭而下,山路陡下,但走下坡路,轻松许多,心情变为愉悦。沿途柳杉愈来愈多,气氛幽雅。不久,听到潺潺水声,随即抵达坪溪溪畔。古道越过坪溪,附近出现空旷草地,似为废弃的垦地。

这里的地名为“坪溪头”,意指“坪溪的上游”。“坪溪”既是溪名,也是地名。坪溪为湾潭溪的上游,湾潭溪为北势溪的上游。坪溪,溪如其名,因地形平坦,水流极平缓,水质又清澈,不少鱼儿悠游其中,景美境幽,令人眼睛为之一亮。


抵达坪溪头。坪溪的清湲水流令人惊艳。

坪溪,水浅流缓,河床平坦,几乎不见起伏的巨石,整条河流仿佛铺了一层细石,溪流就像一条平整的马路。我在北台湾的山林中,还不曾见过如此平缓的溪流。于是脱了鞋,赤脚踏入坪溪。溯溪而行,如履平地,溪里的小鱼不意有人迹至此,则纷纷惊慌躲避。刚才一路辛苦爬坡的辛苦倦累,至此一扫而空。


坪溪古道。柳杉林。

坪溪,平平坦坦,两侧溪岸柳杉林立,绿意盎然,林荫怡然。走在溪里,又有流水潺潺悦耳。边走边幻想,这么一路上溯,或许会闯进了桃花源。

于是寻一处溪谷清幽处休憩戏水。坪溪水浅,约只略高于脚踝而已,以溪为床,可以仰卧河流里,让沁凉的溪水流过每一吋肌肤。因为独行,便可以恣意独享这坪溪清境。读本小书,消磨时光。


坪溪古道

在溪谷待了一个多小时,这才收心,依依离去,继续古道行程。约三、四分钟,遇横向而过的山路,即为坪溪古道。右可通往双溪的坪溪、乌山、湾潭;左可走往头城的象寮、石空。我先取右行,走往乌山方向,回程再走往象寮。

这附近遍植柳杉,夹道迎人,古道林美境幽。日据时代此地曾开发山林,进行伐木及造林,形成聚落。台湾光复后,三十年前,伐木结束,于是便人去楼空,留此大片柳杉林。古道与坪溪平行,时闻水潺声,视觉听觉俱佳。坪溪古道因运送木材而辟宽为林道,也曾铺设轻便铁轨,因此既平缓又宽阔,一路好走,又有柳杉溪流美景,令人赏心悦目。

前行约三、四分钟,古道与坪溪交会,附近溪谷极幽雅,适合休憩。越溪后,约走四、五分钟,遇一水泥小拱桥,附近溪岸有露营地,越溪后,前方有一间民宅,为“乌山62号”民宅。古道至此,变为水泥车道。由此而出,可接“双泰产业道路”。中间还有一段坪溪古道旧路,但少人走,路况并不好。古道至双泰产业道路后,一分而二,往左可至湾潭,接弯潭古道、阔濑古道,出坪林;往右则至乌山、大平,接崩山坑、盘山坑、石硿子等古道,出平溪。之后,可再衔接其它古道通往台北。

我仅走至“乌山62号”民宅为止。这附近的坪溪溪谷也是风光明媚,讨人欢喜。不过今天戏水已经尽意,所以没有多留连,于是返回走,回到“坪溪头”,往象寮方向前进。沿途仍是柳杉美景夹道迎人,景色如画。古道之美,直可媲美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桶后越岭古道。

如果我是安溪茶商,我当然会走这条坪溪古道,然后再衔接象寮或石空古道前往宜兰,路程不但较短,而且道路也平缓许多。前行约十余分钟,古道又与坪溪上游交会,溪水仍是清浅平缓。越溪后,古道依然宽阔好走,约三分钟,抵达昔日运送木材的轻便铁道隧道口遗址。遗址已崩塌,无复旧观,只见土石掩没之后,杂草丛生而已。


象寮古道

续前行约五分钟,路旁出现有一“台湾省政府”设置的水泥柱。再往前两、三分钟,抵达一处小鞍部,古道至此,一分为二。直行通往莺子岭,左叉路通往象寮,为象寮古道。于是取左行。古道一路下坡行,或许是下坡行较轻松,感觉路况比梗枋古道好,沿途也有不少竹林。

约20余分钟,抵达一处竹林叉路。右叉路通往附近的象寮古厝,可出产业道路,古道则是取直行,通过大片茂密的竹林。这附近即是昔日的象寮聚落。“象寮”,旧名“匠寮”,因昔日为“军工匠寮”而得名。这些军工匠在此搭寮,砍伐林木,以供给台湾水师修造船舰之用。“象寮”与“匠寮”发音接近,是由“匠寮”演变而来。民国六十二年(1973年),象寮聚落因台风造成土石流灾情而迁村,空留大片幽幽竹林于此。

古道穿越竹林,约十分钟,与象寮古厝绕过来的产业道路交会。古道继续取直行,由此而下,约30分钟,可抵达外澳的庆天宫。不过我的行程只到这里,取左行,改走产业道路。这条产业道路可绕往头城农场。我的车停在那里,只好这么安排行程。

这条土石路走出去,约五、六分钟,经过郑墓之后,变为水泥路,不久,接柏油路。虽是走马路,但沿途几乎没有车子,沿途绿荫怡然,又多为下坡路,走来还算轻松。

约走30分钟,回到头城农场。绕了一大圈,总计走完梗枋古道的全段,坪溪、象寮古道则各走半段。其中,梗枋古道,有陡坡作梗,令人耿耿于怀;坪溪古道则溪平树美,令人欢喜;象寮古道,竹林幽雅,给人的印象也还不错。最怀念的当然是坪溪及坪溪古道,竟然有一条如此美丽的溪流及古道隐藏在双溪、头城之界的山林深处,很值得再来走一趟。


行旅图

旅游日期:2006.08.17

——本文转载自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http://www.tonyhuang.idv.tw/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宜兰设治纪念馆(旧宜兰厅长官舍)
宜兰头城.石空古道
宜兰礁溪.猴洞坑瀑布
宜兰头城.北宜公路.跑马古道北段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