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银行排长龙

标签:

【大纪元5月29日讯】(BBC记者江迅5月28日撰文)陪同夫人从香港到深圳,处理银行人民币户口,想到又要在银行排队少则1小时,多则2小时,精神压力很大。

在中国大中城市,银行排长队,始终困扰着市民百姓。5月20日在北京采访,路过宣武门校场口一家商业银行,自动存取款机死机,排队等候的竟然有100多人,服务大厅人满为患,银行门外还拥着不少人。排队人龙嚷嚷着,银行工作人员的解释竟然是:由于客户太多,钱存得太多,机器撑饱了满了,于是存不了钱了。银行有规定,每周一、三、五对存取款自动柜员机作清理,取出柜员机里的钱款。谁料到现在的人那么有钱。

解释还如此振振有词。客户是不管银行的柜员机是否撑满了,既然是服务时间就得有服务。为什么一、三、五的”定期清理”,就不能改一改,改为每天清理,甚至半日清理呢?既然柜员机故障了,为什么就不能在银行外挂一块牌:柜员机故障,请到附近某某处办理。看来,问题还是服务意识。

2007年4月的一天,曾经从网上读到一条消息,记者在四家国有银行网点,从取号排队到办业务,花费的平均等待时间为85分钟,最短56分钟,最长167分钟,在5家股份制银行网点平均为35分钟,其中招商银行和北京银行分别为48分钟和47分钟。

这是令人颇为无奈的排队时间。不得不排队,排了队心中又一窝火。银行排长队现象越来越突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金融服务需求急剧增加,股市大热令银行长龙加长。于是,“银行长龙”成了近一个时期来的社会热议话题,“银行长龙”从未像现在这样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关注。

怨声载道

市民怨声载道,主管部门出面干预,银行也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上海的工商、农业、中国、建设、交通、光大、招商、民生等八大银行先后表态要解决排长队顽症,然而至今长龙依旧。即使从服务意识而言仍不到位。

现在银行的营业时间有的中午休息,有的中午是不休息的。市民和人大代表对银行中午休息已经不知给予多少批评,但这些银行至今安之若素,依然故我。中午正是上班族和学生族利用午饭间隙办事的时段。不少银行网点在中午业务最繁忙的时间,依然坚持12时到1时半之间休息而不营业。

上海大学教授陈宪有过如此遭遇。那天中午11点多,他去一家国有大银行区级支行办事。偌大的营业厅有10多个窗口,但仅有 2个窗口在服务。他走近一看,是两名实习生在忙碌,他拿到的排队号表明,前面还有38人排着队。从营业大厅走动的工作人员的神色看,他们对此熟视无睹。这种情况表明,与其说服务供给数量不足,不如说是服务供给效率不足。

有专家分析银行排长队现象说,问题症结是银行挖潜能力不足,以及电子银行使用尚不普遍等原因造成的。发达国家的银行网点数量呈下降趋势,因此,大幅度增加网点而解决排队”长龙”现象,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发展趋势。貌似有理的分析。其实发达国家逐步取消银行服务数量,是因为它们已经拥有完全覆盖而服务层次清晰的金融体系,而中国人口众多,市场情况和客户结构复杂,市民的银行服务需求急速上升,买基金、换外汇,都是新近快速增长的业务,央行的加息措施,令市民的存款账户出现转账或活期转定期、定期延长,如不增加服务提供的数量,排长队是难以避免的。抛开银行服务供给量不足的问题,银行排长队主要还是服务管理和体制问题。

为什么四家国有银行比股份制银行排队时间要长得多,这四大国有银行,凭借体制内优势,集中了工作量较大的业务,如代发工资和养老金。由此可见,银行业务的竞争并不充分,银行业依然是几大国有及国有控股银行的天下。国有银行虽已上市,但几十年来的政企不分,并没有随着企业部门和职务等技术环节变化而变化,对市民的理财需求,尚没有足够的服务准备。

报载,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营业网点近日推出一项“业务办理加急”服务项目,客户出50元人民币加急费就不用排队,可提前办理业务。此举引起上海市民轩然大波,指责银行是“趁火打劫”。其实,中国银行的“加急费”服务,悄然推出已经有一段日子了。这对于“穷人经济”来说,不愿多付50元的市民,排队的时间就由此排得更长了。民生问题的解决以借助提高“门坎”来实现,显然有违社会和谐。问题还在于,这是否属于乱收费,新业务的推出并未经明确公示,绝大部分客户并不知晓中国银行有这一业务。在中国,目前的银行仍有垄断性质,因此,银行新增加收取服务费用,必须经过公开程序,经价格监管部门的认可,银行无权收所谓”加急费”。

首批外资法人银行已可在中国经营人民币存贷款业务,但这些外资银行的服务定位和收取的手续费颇高,它们的服务与普通市民无缘。有学者提出,唯有向合格的民营金融机构开放银行业务,实现充分竞争,国有银行排长队,就去民营银行,有选择才有希望,否则银行的长龙难以真正解决。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透视中国:贪官富豪澳门参赌成风
透视中国:爱情是杯鸡尾酒
透视中国:爱情是杯鸡尾酒
透视中国:驻京办和“蛀京办”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