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降低出口退税率 影响不可轻忽

标签:

【大纪元7月1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郭萍英台北特稿)中国大陆自今年七月一日起调整两千多种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由于此次调整没有预留过度期,对工商企业的影响不容轻忽,特别是在当地投资的台商宜早为因应,或是自我提升产品层级,或是另谋其他投资管道,毕竟在中国大陆投资的时空环境背景已有所改变。

中国财政部不久前宣布,从七月一日起对两千三百八十一种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进行调整,约占其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七,大部分为“两高一资”及容易引发贸易摩擦的产品。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引述中国国际贸易协会常务理事周世俭的话表示,这次出口退税的调整最大特点就是规模大、面积广,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重手。

根据中国财政部与其国家税务总局的说法,这次调整出口退税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进一步取消五百五十三项“两高一资”即“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第二是降低两千两百六十八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主要包括服装、鞋帽等产品;第三是将十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对机电类产品的政策也发生微妙的调整,对于一些自行车等产品的出口退税也进行下调,周世俭将之概括为“科技含量较少的机电产品”。在此之前,北京对于机电类产品实施的是全部鼓励出口的政策。

尽管北京宣称这次调整出口退税的政策影响不大,一些学者专家也应和的认为影响有限,不过,这项政策自七月一日开始实施至今只不过短短的一个多星期,中国大陆的出口企业已经开始叫苦连天,并透过各种管道反映此一政策“欠佳”;一些商业媒体也开始检讨此次出口退税政策有欠考虑的地方,即使是官方的中国保险监理委员会也刊载认为前述政策其实影响重大。

为什么这样说呢?保监会根据南京市江宁区一项统计发现,江宁区目前共有五百零二户企业办理出口退税登记,其中三百多户有正常的出口业务,近半数企业从事服装、轻工、塑料、化工、机械以及家具制造等行业。这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将对该区大部分出口企业造成重要影响,预计全年免抵退税的影响至少在人民币一亿元左右。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对一个区的影响尚且如此,对一个市或省的深度影响可能会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大陆大部分企业都从事服装、鞋帽、箱包、玩具、小电器、纸制品、塑料和橡胶及其制品等产品,这些产品基本上可归类于两千两百六十八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也就是说,这一政策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出口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原因就在于这类企业的生存基本上靠的就是低价竞争优势(主要是人工成本较低),其产品的利润本来就非常微薄。事实上,这类企业能生存下来,很大部分就是靠出口退税所转化成的利润。

中国这次调整出口退税之所以引起不同的声音,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预留过度期。去年九月十四日进行的出口退税调整为企业预留三个月的过度期,但此次出口退税调整从公布之日算起到执行日仅仅十天左右。

周世俭认为,此举主要是为了惩罚“抢关出口”的现象。去年的出口退税调整之所以留下三个月的过度期是政策本应具有的透明度,但是很多企业为了享受出口退税的待遇,寅吃卯粮,抢关出口。

不过,距离上次修正出口退税的时间不到一年就再度宣布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北京其实是算盘两头拨,机关算尽。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外贸顺差增长过快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此次调整出口退税主要就是为了缓解外贸顺差大幅度增长带来的突出矛盾。

北京没有说出这种考虑的背后原因是,当初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吸引包括台商在内的外资到中国大陆投资,如今中国的经济发展已有所成就,因而对于最早前往当地投资设厂属于重污染的造纸、钢铁等工业以及技术层次不高的纺织、成衣等行业就“另眼相看”,意欲除之而后快,这可从此次列入出口退税调整的名单看出端倪。

一旦明白北京这次大规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原因,在中国大陆投资设厂的中外企业可能会猛然一惊,政策改变得既快又猛,说变就变,而且变的相当彻底,让企业几乎没有太多的应变时间,不论是中国大陆本地的企业或是台商或是外资企业,除非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自我提升产品层级,否则宜趁早另谋他图。

相关新闻
四月十二日亚洲财经要闻
中国将调降服装鞋帽等商品出口退税率
六月二十日亚洲财经要闻
中国调整出口退税政策  服装鞋帽退税率降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