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尽台湾心力 陈怡文吁民众写信参与国际声援

人气: 1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22日报导】-新台客文艺复兴VS创意起飞专题报导系列之七(中央社记者蔡素蓉台北二十二日电)“台湾属于地球百分之二十,却使用百分之八十资源的人”,七年级的陈怡文有早熟的哲思体悟。早年台湾政治犯曾受惠于国际特赦组织声援,因此,她投入拍摄纪录片,回顾过往,呼吁现在享自由民主的台湾民众,用母语写声援信,集众人之力,打破全球各地不公义、不公正的栅栏。

不少新一代台湾年轻人,常展现令人赞叹不已的大爱情操。才二十五岁的陈怡文,投入非政府组织(NGO)志工服务却已长达近十年。

“高中那年暑假,在家很闲,妈妈就问了一句你怎么不去当志工?我说,好啊!”她回忆,没想到从此结不解之缘,每个寒暑假日都投入志服,大学毕业后,更正式踏入这个领域。

问起为何这么年轻就愿意投入志服工作?“不是我服务别人,也不是我愿意付出,事实上,我只是愿意陪伴别人,有一天,被这些不是那么容易信任别人的人接纳之后,心中会有种难以形容的充实感”,陈怡文说。

其实,陈怡文的父亲是内阁阁员,但她严禁自己透过父亲的关系取得资源,也不要父亲为她所服务的NGO宣传,她的同事从来不晓得她的父亲是谁。

她说,“我的生活过得很好,所以,我很了解我很幸运;事实上,台湾的民众属于地球上百分之二十,却使用地球百分之八十能源资源的人,台湾民众比起许多贫穷落后国家居民要幸运得多”。

因此,有一天她很感慨的向母亲说,“如果我没办法改变台湾,未来我想搬到非洲,成为地球上百分之八十,却仅使用百分之二十能源的人”。

“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这是陈怡文的坚持,曾投入善牧少女之家、露德协会、圣道儿童之家志服工作,她现在为国际特赦组织台湾总会服务。

在台湾还是白色恐怖年代,国际特赦组织国外小组曾认养当年台湾政治犯施明德、吕秀莲、彭明敏、陈菊、柏杨等人,不断写信声援,力促台湾政府释放他们。

当年台湾曾受惠于国际特赦组织来自各国的声援,陈怡文很希望现在享有自由民主的台湾民众也能回馈世界,只需写声援信就能集众力之力,协助打破全世界不公正、不公义的栅栏。

陈怡文正在筹拍国际特赦组织的纪录片,专访当年曾受国际特赦组织声援的柏杨、陈菊等人。

“只要我们写信,就会为他们带来希望”,陈怡文说,有时集合众人之力所发挥的能量是难以想像的。

例如当年国际特赦组织发起声援施明德时,不断写信给施明德及台湾政府,要求公开政治犯消息,确实为政府带来压力。这些声援信来自世界各地,由每个小人物发起,最终却能发挥聚沙成塔的功用。

国际特赦组织台湾总会的纪录片预计今年夏天可以完成,届时还将剪接成一分钟广告片,陈怡文希望可以寻求电视台公益广告时段播出,号召更多台湾有志之士投入国际声援之道。

她说,参与国际声援,一点都不难,大家只要用母语写信,然后寄到需要被声援的人及当地政府,来自于全球各地,用不同语言所写成的一人一信,自然而然会对不公义不公正的公权力形成某种形成的压力。

陈怡文表示,在荷兰有四分之一的人都是国际特赦组织的会员,人权至上的理念让他们随时关注其他国家不人道不公义的事。在台湾,国际特赦组织的会员却很少。

“台湾应该为世界尽一份心力”,本身拒吹冷气,盼达成抗暖化的陈怡文,正努力说服更多台湾人对世界付出关爱。台湾年轻人的大爱为台湾及世界带来一股希望暖流,这是新一代的台湾精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