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仰加行销 零七年七月七日美国疯结婚

人气 7
标签:

【大纪元7月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蔡蕙如华盛顿特稿)七月气候炎热,一向不是举办婚礼的好时节,但美国媒体报导,今年二零零七年七月七日的结婚热潮甚至超过千禧年,婚礼订位盛况空前,让不少人向隅,有婚礼业者还建议订不到位置的新人,干脆在七月七日午夜过后的七分钟结婚。 拉斯维加斯的订位状况更是空前。一个拉斯维加斯旅游网站的数据显示,今年七月七日周末旅馆订房的人数为平常的六倍之多,有些旅馆与赌场并推出“幸运”方案,例如,消费者有机会赢得价值“七七七”美元的餐点,以及在晚间七点举行大众婚礼。

相关的促销活动,还包括七层婚宴蛋糕,七道菜餐点,七美元享用特调饮料等。婚礼业者则已期待表示,希望二零零八年八月八日的“三八日”会带来下一波生意兴隆。

人类对数字的信仰举世皆然,数字在中国五行有相克相生与判定吉凶之兆,在西洋文化也有所谓与天体运行相关的灵动原理,而这样的信仰并未随着社会现代化消失,反而在数位科技化与消费行销潮流下日益受到欢迎。

西方社会对“七”的信仰,源自“七”被认为是神圣数字。除了基督教有七戒外,相传古罗马城建于七座山坡,犹太教传统中宾客需向新人祝福七日,而新娘需绕行新郎七圈,伊斯兰教也有在朝圣时绕行七次的传统。

同样地,西方人认为“十三”不吉也与宗教信仰相关。圣经故事中,耶稣的最后晚餐共十三人,而出卖基督的犹大正是第十三名宾客。因此,就像中国人避讳“四”,西方人饭店房间避开十三号,出租高楼避开十三楼,重要活动避免安排在十三日,宴客避免安排十三人座席。

数字信仰有历史可寻,但不同脉络也赋予数字不同意涵。相传在古埃及与基督诞生的公元前,十三原是备受尊崇的神圣数字;在佛教,“七”有七级浮屠的神圣意涵,但也因佛事七日而有所避讳,就像据中国易经,九是一个由盛转衰的数字,是吉也是不吉。

尽管人们了解,坊间流传数字信仰多与传说或谐音相关,但自古对数字的迷恋并未由于社会科学化破除,相反地,日常生活的数位化反而使数字因融入日常生活而更增奥秘,这样的现象可由各式计算手机号码、车牌、身份证吉凶意义的数学公式在年轻人间颇受欢迎看出。

随着社会商业化,数字信仰也成行销工具。不过,九十九朵玫瑰虽象征爱情坚贞,但不保证可以买到坚贞的爱情;美国“黑色星期五”消费热潮,虽然为商家“跳楼拍卖”,但事实上并非十三号星期五,而是感恩节(十一月最后一个星期四)隔日,商家期待耶诞节消费热潮开始举行拍卖,而账面黑字相对赤字亏损之意。

社会对可知领域的掌控越多,便更加显得未知领域的神秘。因此,虽然对数字的理解有文化差异且见仁见智,但对数字的信仰与迷恋却古今皆然,且有增无减。

二零零七年七月七日是否会是本世纪最幸运的结婚日还不晓得,不过,至少对生意兴隆的饭店、婚礼、花卉、餐饮业者来说,肯定是幸运的一天。

相关新闻
移交十年了 港人生活未变好
Wii扩大领先优势 六月日本销量为PS3六倍
每年75万人命丧污染 北京删减世银报告
50l00非50100 截标客诈网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