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探访佛塔的国度 缅甸话风情(八)

双颊上的蝴蝶--黄香木thanakha

意文 撰文、摄影

人气 106

21世纪的缅甸,牛仔裤并未取代沙龙,Nike还是换不下夹脚托鞋,脸上的香木粉没有被化工产品所取代。沙龙、夹脚拖鞋与木香粉,仍普遍存在于缅甸社会的中下层社会。

缅族男女各个身材标准,没有见到一个胖子,他们下身都围着美丽的纱笼,一般是8英尺、6英尺二种尺寸。“纱龙”是统称,严格的讲,男子穿的叫(Ba-so),女子穿的叫(Long-ge),听一位缅甸华人说,这二个词是从中文演变而来的,具说在古早以前缅人尚是衣不蔽体的时候,华人就拿给他们一块布让缅人围上,围好之后华人说“不错”、“不错”。而要女子穿好“弄紧”、“弄紧”,流传下来就变成(Ba-so) 与(Long-ge),不管真实性如何,听起来还蛮有意思的。

男女的穿法也不相同,女子先将一侧压紧往右或左拉都行,在将它折紧紧地塞在腰间。男子穿法要把它置于前方,左右两角拉近身体中间相交,将其中纽结的一侧塞入腰间,另一边凸出的布再返折出来,这是斯文整齐的穿法。有许多男子,糊乱在肚子前结成一球状,裙摆也参差不齐,看起来就很不美观。

无论工人,农人,渔夫、公务员都是这样穿,一点也不影响他们干活,也可以将裙摆从两侧慢慢卷起来,在将前方的布从跨间绕到腰后塞进腰间,立刻就变成了短裤了,非常方便。有人可能会问一个问题,就是沙龙底下有没有穿呢?他们说,在仰光,10个有9个有穿,在小乡镇,10个有9个没有穿。

纱龙穿得时间长一些,或有一些动作就会渐渐松掉,一天重新穿个十几次是很正常的,所以在马路上你会看见不分男女,会将纱龙打开重新再穿好,也谓为一项特色。

男子的上衣为对襟式长袖短衫,有一小立领,在出席盛会,或入庙参拜时穿。
女子上衣多为斜襟长袖衫,衣宽大,长及腰部,袖长而窄。
缅族妇女喜用芝麻油及椰油梳抹头发,将它梳成高髻。未婚女子,则在髻端露出一撮头发作为未婚标记。

天然防晒圣品香木粉

缅甸的女人,不论老老少少,总是吸引观光客的视线,乍看以为是民族色彩的脸上装饰,更像是一只停在脸上的蝴蝶,它就是缅甸女人的天然防晒圣品—-黄香楝树(thanakha)。


野生的黄香楝树,淡黄色树枝,气味芬芳,大多长于干旱、贫瘠的土地上。用黄香楝树干研磨的树皮粉有清凉、化淤、消炎、止疼、止痒、治疔疮、防蚊虫等作用。早期缅甸皇族采用,并流传下来。


在缅甸很多地方的集市上都出售,粗细从酒杯到碗口不等,截成半尺多长贩卖,自己研磨便宜,桨汁最纯,也最干净。


磨黄香木

早上沐浴洗漱完后,先朝小石磨上倒几滴清水,然后就像磨墨一样,把晾干的黄香楝树干在石磨上研磨,(只有磨树皮的部分),磨出来的黄色浆汁,就流入小磨盘边上小槽内,这种半流体的粉浆就是保养圣品。然后,用手在两边脸颊上均匀地抹上一片,有的人用小刷子把木浆汁刷在脸上。身体看不到的部位也大都用此来保养。据说缅甸男孩的人生功课之一,就是每天帮妈妈或姐妹磨香楝树皮。大多数缅甸人如果哪家的妇女、小孩早上没有在脸上抹,会被认为这家人太懒,早上没洗脸。


画作

未婚的小姐会涂满前额和鼻梁,结过婚的妇女则只涂脸的两颊,不涂鼻梁。中年妇女涂脸的上半部,寡妇只能涂脸的一半,老女人则随心所欲,可涂可不涂了。爱花俏的女子还喜欢用刷子或牙签,刷出花卉、树叶之类的图案,看起来别有韵味。



除了妇女,怕太阳晒坏宝宝的妈妈们,则把木浆汁涂满了宝宝的头脸,像极了“花瓜”。

约500元(0.5美元)就可在市集买到这种护肤品,可防晒、防黑斑,防止粉刺,甚至令皮肤保持柔软,也有一盒一盒已经研磨成干粉块的出售。每小盒400缅币。

在脸上身上搽黄香楝树(thanakha),那么毒辣的太阳、夏天40度的高温,超量的紫外线,老天也没有特别放过他们,但确实,我看不见有女人长黑斑、青春痘的,我想:远离现代所谓先进文明的这些化工调制的产品,以最天然的方式保养,不仅是缅甸人保护皮肤智慧的方法,也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探访佛塔的国度  缅甸话风情(一)
探访佛塔的国度  缅甸话风情(二)
探访佛塔的国度  缅甸话风情(三)
探访佛塔的国度  缅甸话风情(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