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富翁多数乐于慈善捐款回报社会

标签:

【大纪元8月27日讯】(美国之音记者:萧敬2007年8月24日华盛顿报导)河南省一位听众朋友打来电话说,中国现在有很多富人生活穷奢极欲,可是对社会福利事业一毛不拔。这位听众朋友希望介绍一下美国的富人是怎样对待慈善事业的。

说到美国的富翁们对待社会慈善事业的态度,大家可能还记得,美国的第二号大富翁、号称“股神”的巴菲特去年决定,要把自己的大部分财富捐献给慈善事业,捐款总额高达370亿美元。其实,美国的大富翁做巨额慈善捐献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不成文的传统,并被看作成功企业家必备的素质,是一种精神风范和获得社会认同的标准。比如说,美国电子业巨头英特尔、零售业巨头沃尔马等大企业的创办人,每年都向慈善事业捐出数亿美元,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慈善基金会至今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国各地的许许多多公共图书馆,都是用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捐款建立起来的。卡内基早年生活贫困,依靠顽强打拼,挣得亿万家产,但他认为,自己的所有财富都是来自社会,因此这些财富必须回归社会,才是正道。

卡内基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死的时候如果拥有巨额财富,那就是一种耻辱。

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奋斗的国家。很多通过艰苦创业而积累了大量财富的美国企业家都和卡内基一样,认为把巨额财富传给后代不但不道德,而且不明智。他们知道,富家子弟容易养成挥金如土、逍遥度日的不良习气,金钱不但不会给子女带来幸福,反而可能造成伤害。

比尔.盖茨公开表示,他不会给子女留下很多钱,因为这对他们没有好处。巴菲特也曾说过,他不相信王朝世袭式的财富。他表示,只要给子女留下足够的生活费用就可以了。

美国慈善活动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欧洲的基督教教会。基督教教义中的“普世”思想使教会把扶贫济穷视为己任,经常举行捐款等慈善活动。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美国的慈善文化主要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富人只是社会财富的管理者。也就是说,就法律意义而言,个人财富属于私人所有,但在道德和价值观的层面上,超过生活基本需求的财富应当属于社会。

一般来说,美国人对生活抱着务实和进取的态度,一方面舍得消费,同时也很少铺张浪费。他们对社会有着普遍的责任感,把慈善捐助看做一种义务、权利和精神寄托。可以说,美国人是一边赚钱,一边通过慈善捐款来回报社会。不但富人是这样,普通民众也是这样。

在这次听众信箱节目里,我们介绍了一些美国富人慈善捐款的情况,以后再介绍美国普通民众对慈善事业的态度和做法。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国富豪多乐于捐款济贫  以慈善为核心价值
所在地改美国 MSN聊天微软就捐钱
美国穷人富人哪个更慷慨
去年美国人慈善捐款接近三千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