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佛塔的国度 缅甸话风情(十三)

与世无争的茵莱湖

意文/ 撰文、摄影

人气 8

茵莱湖位于缅甸东枝(Taunggyi)西南方三十公里处的袅雪山谷(Shwe Nyaung Shwe Valley),Inlay的In是缅语数字的4,Lay是湖,原是由四个小湖泊汇成的天然高山湖泊,细长型的湖面,南北长达二十二公里,东西向最宽处只有十公里,湖面标高海拔2900多公尺,深度却只有两至九公尺,面积158平方公里,是个浅碟型的淡水湖。近年来湖水干涸,湖面也缩小了。


茵莱湖

湖上有着17条小支流,二百多个水上村落,彼此间有大小水道相通,每条水道各有名字,水道口标示着通往的村子及公里数。船只是湖上的唯一交通工具,马达船船身狭长,船头高高翘起,重心落在后半段,观光船有座椅能坐五人。船只从广阔的湖面慢慢驶进小村落中。


交通工具


放学回家了

湖上居民的房屋是用四根高脚木桩建在水中,铺盖木板和芭蕉叶建成高脚屋。茵莱湖的掸族仍过着十分纯朴的生活,居民以湖为维生的依靠,无论煮饭、洗衣、洗澡,都取用茵莱湖水。除了捕鱼,也在浮岛菜园种植,养蚕,纺织,打铁,造纸和从事金银首饰的制作。习惯在船上搭载蔬果及日常用品,成为水上市集。


水上人家


水上人家

茵莱湖周遭陆地为火山岩地形,土地稀少又贫瘠,他们在水上用泥浆、海草、风信子混合后成为肥沃养分的土壤,利用竹子插入湖底固定制造“浮田”,如此便可以在浮田上种植蔬果,称之为水上菜园,据说全缅甸的番茄有一半以上都是产自这里,是最主要的农作物。


蕃茄园

水上人家 长颈族

长颈族居住的村寨,充满着神秘的氛围。因许多年轻一辈的人,渐渐不愿意自小戴上铜环,致使现今长颈族在缅甸剩下200人左右。她们以脖长为美,脖子上套着一个闪闪发光的铜圈。从五六岁起就开始在脖子上一年套一个铜圈,使自己的脖子拉长。最长的达到70釐米。长颈人洗浴时,将稻草塞进铜圈内拉锯擦洗。 对长颈族来说,她们除了戴颈环增长颈项,也在颈环上装饰银链、硬币,据说那是美丽、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长颈族

茵莱湖上的小木伐如同茵莱湖一样,窄而且长,在湖上行走便轻飘而灵巧,像极了一叶扁舟。不论男人、女人及小孩站在船尾,靠手中支撑竹竿的力量,再用左脚支撑身体用右脚勾住桨来划船,如同在路上行走自如。这项绝技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已成了茵莱湖的独特标志。


单脚划船绝活

水上民族过去还有“水葬”习俗,即在棺材上凿一些小洞,沈棺入水,用尸体来养鱼,等一段时间之后再捞棺捕鱼,形式特殊。

捕鱼是用一个锥形状的大竹篓,将宽口朝下放入水中,再把桨插入竹篓内戳动,吓得鱼儿惊慌四处逃窜而卡在竹篓上,鱼就手到禽来了。捕渔郎悠闲的用脚划着船,用简单的渔具捕鱼,一副与世无争,怡然自得的模样,羡煞人,也为茵莱湖平添了一分吸引力。


补鱼工具

居住在茵莱湖中的饭店,是一项独特的经验。天色一暗,时间如同静止般,偶尔有小舟经过,彻夜只听到虫鸣及丝丝水声。因全缅甸电力不足之故,11点后就中断电源,只在床头备有一小手电筒。没有电视,没有街市,没有咖啡馆,没有任何熬夜的理由,就寝是唯一的选择。上半夜平静得迷人。辽阔的湖泊与世无争地隐匿在深山翠谷中,黑夜中充满了神秘。


湖中饭店

午夜后下起雨来,落在茅草屋顶和下到湖上的声音,以及不时被风吹开的窗子,像台风一样,感到四只脚的高脚屋好像随时就要漂走一般可怕。

近年络绎不绝的游客侵入茵莱湖居民的生活,但他们却丝毫不受干扰,仍然保持在宁静恬适、在如梦幻仙镜的环境中,简朴地生活着。这一独特的景致,与文明世界的繁华大异其趣,更是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在这湖上住一两天,远离电视与手机,感受一下世外桃源的气氛,毕生难忘。@*(全文完)


茵莱湖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探访佛塔的国度  缅甸话风情(三)
探访佛塔的国度  缅甸话风情(四)
组图:探访佛塔的国度 缅甸话风情(五)
组图:探访佛塔的国度 缅甸话风情(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