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清大研发世界最短金属键 登国际期刊

人气 28
标签:

【大纪元10月1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杨淑闵台北十六日电)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今天召开“五重键:化学的新里程碑”记者会,公布由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蔡易州研究团队完成的世界最短金属五重键1.74埃,有助化学家对原子间作用力的描述趋于完整;已发表在德国的Angewandte Chemie。

蔡易州指出,一百年前开始,化学家运用化学键的观念描述分子中原子间的作用力(含吸引力与排斥力),其中,重要观念是两原子的键数越多,距离越短,则两原子间的作用力越大。

他说,1964年以前,化学家所能合成金属—金属键最多是三键,2005年以前则是四键;这期间并有人在低温及低压下以光谱方法合成金属—金属六键的存在,但以合成观点看,这是非常不容易制备及鉴定的。

国科会指出,近3年来,金属—金属五键热门起来,有助百年来化学家对原子间的作用力描述趋于完整;蔡易州领导的清大研究团队就完成了金属—金属(铬)五键1.74埃(1埃=10的负10次方公尺)最短金属间距离。


清华大学化学系的蔡易州研究团队,在实验室利用三个对称的有机配子与两个一价铬离子键结,形成一个双铬金属间键长为1.74angstrom,成为目前最短的双铬原子间键长。//中央社 九十七年十月十六日

蔡易州说,过去30年,所有理论计算化学家及无机化学家都相信要合成具有金属—金属五键距离的化合物,接在金属上的配位基(ligand)一定要越少越好,所有的计算皆指出最理想的状况是每一个金属上只接一个配位基,如此可产生最强、最短键长的金属—金属五键。

他并说,目前有一个类似这样的双铬金属化合物,是在2005年发表于美国的科学杂志Science,铬金属间的五键长为1.84埃,每个铬金属分别接了2到3个配位基,为化学家带来新思维;而清大完成的双铬金属五键1.74埃距离更短,被称许是双金属化合物的极限。

关于此研究成果对相关领域有何影响?蔡易州说,可当催化剂催化有机烯类产生聚乙烯或聚丙烯,可望于较低温与低压下进行,有助提高相关工业制程的安全性。

相关新闻
婚纱重现怀旧风(1)
美国习惯用语第414讲
劣质毒奶粉事件
能源再利用 日推手机回收运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