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火烧心 胃食道逆流要紧吗?

人气: 206
【字号】    
   标签: tags:

胃食道逆流症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但发病初期常被忽略,没有适当治疗而慢慢衍生出严重的并发症,专家告诉您有胃食道逆流到底该怎么办?才能避免继续恶化。

小王是科技业的新贵,虽然口袋麦克、麦克,但工作压力大、时间长,让他每天至少喝4、5杯咖啡提神、整天烟不离手,且饮食不定,下班后一定要狂吃宵夜,来纾解压力,晚上拍着饱胀的肚皮去睡觉;长期下来,不但体重直线上升,更要命的是,他发现胸口经常有灼热疼痛感,并且有食物、胃酸逆流现象,这是心脏出了问题?还是哪里有毛病吗?

这是典型的胃食道逆流症,一般来说,我们进食以后,食物混合唾液经食道进入胃,在胃部与胃酸充分搅拌均匀,经研磨消化约2至3小时可往下至十二指肠;但是,如果进食量太多,超出胃部容量,或是胃与食道中间的括约肌松弛、功能失调,胃酸与食物就可能逆流向上,属强酸的胃液进入食道后恐灼伤食道,造成“火烧心”等胸口灼热、胸骨后疼痛症状。

饮食习惯不佳 患者人数增

胃食道逆流堪称是现代人的文明病,由于饮食西化,高油脂、高热量食物摄取过多、暴饮暴食、爱吃宵夜及抽烟、饮酒、少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使得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愈来愈高。

根据台大医院一项超过4,600人的最新调查发现,接受成人健检的民众18%有食道炎,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胃食道逆流患者。而值得注意的是,台大医院2001年调查台湾胃食道逆流盛行率约7%,才短短几年,国人胃食道逆流盛行率呈倍数成长,成长幅度惊人。

症状多样且扰人

胃食道逆流分典型症状及非典型症状。典型症状为胃酸逆流、胸骨后灼热疼痛感(即俗称的“火烧心”);非典型症状则十分多样,包括胸口疼痛、吞咽困难、喉咙异物感、声音沙哑、咳嗽、气喘、口臭及牙齿糜烂、磨损等,这些症状不但造成患者的不适,严重的更影响病患的工作、生活品质及社交活动,让患者相当困扰。

由于胃酸逆流进入食道,强酸反复腐蚀、灼伤食道恐引起食道发炎、溃疡等并发症,严重的食道溃疡更可能进一步造成食道狭窄、吞咽困难,让患者食不下咽,且经过胃酸长期刺激易引发食道黏膜变性,严重胃食道逆流患者日后罹患食道腺癌的概率也比常人高,因此,患者应积极就医,以减轻不适症状,并防止严重并发症。

肥胖者是高危险群

为何国人胃食道逆流症的盛行率愈来愈高?和饮食西化、多吃少动及肥胖都有关,尤其胖子更是高危险群。

肥胖者的胃食道压力差大且防止胃食道逆流的屏障较正常体重的人来得差,因此不管国内、外研究均证实与胃食道逆流的发生有关。另外若饮食习惯属于吃得多、吃得快,而且偏好高油脂、高热量食物者,也是高危险群。由于高油脂、高热量食物不易消化,食物在胃部停留时间延长,造成胃排空速度变慢,一旦大量进食,超过胃部容量,食物伴随胃酸逆流而上,影响食道和胃之间的括约肌功能,让括约肌变松,功能失调,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胃食道逆流。

少运动、吃宵夜易恶化

另外,现代人多吃少运动、吸烟饮酒、吃宵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也让胃食道逆流症愈来愈多。运动可促进肠胃道蠕动,有助消化,不爱运动也会影响肠胃机能;而吸烟不仅易增加胃酸分泌、并且会降低食道括约肌张力;饮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则容易对胃食道黏膜产生伤害,减少保护力;而晚餐吃得晚、爱吃宵夜的人也是高危险群,这种吃完马上上床睡觉的生活型态,饱胀的肚子不但有碍消化、睡眠,平躺少了地心引力的作用,更增加胃酸逆流的机会,使胃食道逆流症状恶化,因此有研究建议睡前3小时内最好不要再进食。

24小时PH值监测可确诊

由于胃食道逆流症状明显,有经验的医师透过问诊及症状判断,约80%至90%患者可确诊。若有需要,医师会安排胃镜检查。胃镜检查的目的除了排除溃疡或肿瘤等疾病的可能性外,也能确认食道发炎的严重程度,有利于后续用药及治疗方针的拟定;仅极少数的患者,或因症状不典型或药物疗效不佳,需要进一步接受24 小时PH值监测,以分析胃酸逆流与症状发生的相关性。

另外,食道括约肌压力测试,也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胃食道逆流症,是否与括约肌结构异常有关,并排除胃食道弛缓不佳的可能性。包括胃镜等相关检查,若因诊断所需,通常都由医师判断后再执行,一般健保有给付,患者无需自费受检。

复发率高达8成

不过,胃食道逆流症与高血压等慢性病一样,和生活型态息息相关,难以根治,复发率高达80%以上。但积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不适,防止严重并发症,因此,医师多鼓励患者接受治疗。除了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外,目前胃食道逆流治疗以药物为主,以中和胃酸的制酸剂(如:胃乳片等胃药),以及减少胃酸分泌的药物(如:乙型阻断剂和质子帮浦抑制剂)治疗因胃酸逆流引起的食道炎最有效。

用药初期以3至6个月为主

目前的治疗药物中,质子帮浦抑制剂可减少75%胃酸分泌,解决胃酸过多、逆流问题,是最有效的药物;另外,加速胃排空的药物、促进肠胃蠕动药物以及黏膜保护剂,都可做为治疗胃食道逆流的辅助用药,以减轻患者腹胀、打嗝等不适。初期,用药最好以3至6个月为主,目的在减轻症状,让已发炎的黏膜愈合。

少数研究发现,长期使用胃酸抑制药物有增加胃黏膜萎缩风险,甚至影响钙质吸收的可能性,但国外有服药10年以上者仍无异常的研究报告,故这类药物是否须长期服用,应由医师视患者病情及特殊状况来决定。

过去,针对食道括约肌构造异常的少数患者有利用腹腔镜手术,来修补食道括肌以增加阻力,改善逆流症状的治疗方式,不过,追踪手术患者发现,手术效果难以持久,手术10年后高达60%至80%患者仍在用药,且外科手术难度极高,一旦施术医师经验不足,易造成患者食道狭窄、吞咽困难,因此,医师多半不建议接受外科疗法。

资讯来源/《肝病防治会刊》第四十四期◇(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