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正经历财富逆转效应 悲观心理影响大

标签:

【大纪元12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叶淑贞综合编译)美国正面临着半个多世纪以来最大的金融风暴,导致股市崩跌,企业裁员甚至破产,消费者支出大幅减少,如此恶性循环,危机不断。政府纾困方案金额一个高过一个,但似乎不起作用,受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华盛顿邮报资深专栏作家山姆尔森(Robert Samuelson)近日撰文指出,房市泡沫、金融机构破产是这波危机的两大起因,但人们忽略了这两大因素对消费者的心理影响进而引发“财富逆转效应”(wealth effect in reverse),使得危机蔓延及加深。

山姆尔森指出,财富效应指的是当人们拥有的住房及手中的股票的价格(财富)改变时,他们会调整支出水平。当财富增加时,支出随之增加;当财富下滑时,支出也会减少。而美国目前正经历数十年来最严重的财富逆转效应--房市下挫及股市崩跌造成的财富大缩水。

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个世纪当中,股价及房价双双上涨造成“正面”财富效应,美国消费者逐渐花掉更多所得或借更多钱,这驱动美国经济的成长。在1982年美国个人储蓄率是可支配所得的11%;到了2006年几乎已经是0。储蓄减少使美国每年总消费多出了一兆美元。

但是这一切在短短的过去三个月中发生了逆转,造成消费者失去信心并充满恐惧。不只是股价指数下滑幅度逾50%,与之前一些二次大战后的熊市相当。例如:1973—74年之间下跌了48%,而在2000–02年间下落了49%。

股市资讯公司Wilshire Associates指出,更异于平常的是股价震荡的幅度,自九月中旬到12月初之间55个交易日中,其中的27天市场移动4%或更多,而这当中有17天下跌的,只有10天上涨。然而,在过去的25年中,总共只有25天的变动超过4%。

大幅的股市波动产生了明显的恐惧与不安。根据Conference Board经济预测机构报告,今年一般家庭预期平均只花费418美元购买礼物,比去年的471美元相比,下跌了11%。

虽然失业率仍然远低于二次战后萧条颠峰的7.6%,但是令美国人担忧的是,预期不景气会变得比平均更严重,而政府却失去控制事件的能力。

这个情况上一次发生在1979及1980年,当时通货膨胀达到13%,而政府似乎无力压制通膨,当时没有人知道将发生什么事情。到1980年左右30年房贷利率高达13%。最后1981—82年间景气严重衰退结束了高通膨,但是如果当时通膨率升高为15%或者是20%,没人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今天大家也都有相同的预感。也许欧巴马会改变这个情势,但是到目前为止,似乎没人知道该怎么办。政府官员、企业领导者及经济学家看来似乎都不知所措,他们不断的追赶,却一直无法赶上。这让美国民众特别忧虑,前途茫茫不知如何是好。

据经济顾问公司全球视野(Global Insight)的估计,自2007年九月以来,美国民众在股市及房市中的资产已经减少了九兆美元。一般估计,每一美元的财富的改变,将引起人们的支出改变5%。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在未来几年,消费将减少高达4,500亿美元。

这个估计结果可能过于乐观。每个财经评论员都在劝导人们紧缩裤袋且更节俭。如果过于严重的转向储蓄的话,消费者开支就不只是衰弱而已,可能会是崩溃。

汽车销售已经大幅减少,在2005年销售额几乎高达1,700万辆,而全球洞察预估在2009年却只有1,220万辆。较低的消费者支出使利润及股价减少,而利润及股价的下滑则侵蚀信心,信心被侵蚀将更进一步抑制消费,消费减少将提升失业率及增加贷款违约。最后,信用卡的损失可能会造成金融机构的造成下一波金融海啸。

高度焦虑虽然可能证实是毫无根据的,但是绝非不理性的悲观情绪。从贝尔史登到通用汽车可能破产的每个主要的危机事件,都是出人意表的事件。

美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可能暂时弥补消费支出的侵蚀。但是当人们尝试以补充储蓄及弥补失去的财富,以致于如果正的财富效果转为持久的负的或是中立的财富效果,那么即使复苏也是缓慢的。需要有一个新的需求来源以便维持更进一步的成长。一个明显的解答是中国所领导的亚洲这些高储蓄国家消费及支出更多,以便增加他们来自于美国的进口。这些国家是否有政治能力去减少对于出口导向成长的依赖,以便扩张进口,尚不清楚。

即使经济自由度下滑不太可能,但是现在看来却是可能的,因此可怕的字“萧条”及“通货紧缩”正在流传。当举债者重新支付债务、多余的存货被出售、产业坚固且政府政策加速复苏之际,随着时间的经过,经济低迷将自动被矫正。这个机制现在可能正在进行,但是目前这个循环的机制是与从二次大战以来任何一个机制都大不相同,以致于何时会复苏引起怀疑。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不敌金融风暴 美百年大报“弃纸上网”
金融风暴冲击东南亚船运公司
金融风暴 中国大陆富豪财富严重缩水
财政司:香港经济衰退风险增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