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林:财经施政 应与市场适度分工

吴惠林 (作者为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12月19日讯】大致上,自今年五二○马政府上台迄今半年多以来,据各项通用的经济数据皆显示,台湾的整体经济情势,呈现下落之局。不仅“马上好”成为空响,连“马上渐渐好”都成为笑谈。除了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影响外,马政府推出的一系列财经施政措施,是否出了问题?如何评断马政府上任半年多来的财经施政?

虽然“打分数”最直接,但我不想用分数来表达,因为个人觉得政府在财经层面的角色扮演才是根本课题。由此准则立论,就个人来看,可说全球政府都“没做对的事”,也就是说“该做的没做,不该做的却做一堆”,马政府也不例外。说的清楚些,政府该扮演“裁判”角色,明确产权,保护产权,并维系一个“公平公正安全自由”的生活环境,不宜进场干预市场,而应尽可能扫除妨碍市场运作的障碍,也不应对产业作不公平的对待,甚至于不应干预任何产业的发展,充其量只能妥善管控货币数量,求取财政平衡,虽然也可从事公共建设,但不宜与民争利和造成排挤效果干扰经济运作,成为乱源。那么,以此角度来评断,包括马政府在内的各国政府之财经施政可说都是不及格的。

既然马政府施政没能把握大原则,半年多来所实施的有关政策也都有商榷余地,兹举荦荦大者如下:

其一、马政府上台时,曾信誓旦旦尊重“市场机能”,但在油价调整方面,却不只全权干预,还有充当经济警察查察囤积的事例,而对油电市场的开放更毫无作为。在决定调价时更有决策反复,让人民恐慌的事例。

其二、扩大内需方面,呈现出急就章“政治绑标”的凿痕。即便政府可做公共建设亦应审慎规划,且每年宜以一平稳、固定的比率进行,否则反会对民间产生排挤效果且干扰整体经济的运行。

其三、以“股市上涨”作为财经施政准则,似将施政成败系于股市的上涨,于是祭出各项政策拉拔股市和阻止股市下滑,反让股市无法正常运作。

其四、财税政策本应全盘检讨,成立的赋改会其任务也应以建立健全赋税环境为标的,然而马政府却以租税政策作为调节市场的短期工具。

其五、迷信中国经济的强大,对台湾经济没信心到几乎将台湾经济的未来全部寄托或完全依赖中国经济,殊不知中国经济早已千疮百孔,像一个无底黑洞,避之唯恐不及,马政府官员对共产党的认知过于天真,宜记取历次国共和谈吃大亏的教训。

其六、有政府是“救世主”的思维,于是“大政府”逐渐形成,举凡各项基金的运用和扩大,举债发消费券,欲成立“主权基金”和国发基金的扩大等等都会将民间资源吸入政府口袋专权运用。

往者已矣,来者犹可追,至少还有三年多执政时间,面对愈见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之变化,期盼马政府体悟“政府的正确角色”。马总统或可效法前美国雷根总统的“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国方式,站在最高点,以身作则致力于台湾社会的和谐,诚心诚意融入台湾社会,弥平台湾内部严重“对立争斗”的现实,对于中共的本质宜深入了解,智慧的襄助“民主中国”的早日出现。

至于财经施政,还是应秉持政府与市场适当分工的最适当原则,早日抛弃凯因斯“创造有效需求”的饮鸩止渴“极短期”政策思维,体认出政府帮助市场的顺利运作,提供正确资讯,讲真话、认清社会发展真相,创造并维护一个“公平、公正、安全、自由”的生活及投资环境,提振民心、唤回失落的人民信心,让台湾人民真正的和谐相处,俾人人做好份内工作,认真打拼,不必订定一些空洞的目标,更不需有任何无益的“口号”。

──原载《TaiwanNews》(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金融海啸声中 缅怀蒋硕杰院士
吴惠林:小心!专制极权借尸还魂
吴惠林:金融风暴的启示
吴惠林:睁大眼防堵无所不在的“中国毒”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