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婚礼的礼俗篇(六)

晓芸
font print 人气: 66
【字号】    
   标签: tags: ,

娶亲︰也就是正婚礼

双方将八字一并写在红纸上,请择日师炫出迎亲的日子,俗称黄道吉日。经媒人奉送双方同意后,迎亲日就此决定。

迎亲队伍如下:

礼车上方悬挂一棵根至叶的竹子,竹上挂着一块猪肉,有的礼车后面还有朱墨画的八卦竹筛,以驱逐路途中的不祥物,大致采双数六辆车来迎娶。古时新娘在娘家总有最后的惜别宴,称为“食姊妹桌”,照规定要有十二碗菜肴,六碗荤的,六碗素的,但在现代社会中多已省略。——(这也是一种“单身告别式”嘛!)

礼车到女方家后,会有一男孩端着茶盘,内放瓜子、糖果之类的食品,恭请新郎,新郎下车后,应给予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
在新郎给予捧花、盖头纱后,新娘具叩别父母,通常新娘离家前总忍不住哭泣,传统称新娘哭得愈伤心,表示日后会愈幸福,但现今为顾及脸上的美妆,有的长辈则事先告诫新娘必须强忍泪水,省却补妆的困扰。有的却是需掌握迎娶时间,新娘匆匆离开家门,根本无暇思及依依离情。

新娘上礼车前,新娘手捧着捧花和扇子及红包,在礼车启动后,把扇子丢到窗外,由一小男孩捡回,意喻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另有一说是新娘从此为夫家人,“弃姓”之意。在新娘上礼车后,女方家人则以一碗水洒向新娘,谓为“泼水”。

礼车至夫家后,有一男童捧着圆盘内有两粒橘子(北部用冬瓜糖跟冰糖)迎接新娘,闽南人称为:“捧甘”,为讨吉祥的仪式。新娘须轻触一下橘子,并以红包答礼,表示已吃甜头的意思,两粒橘子也有夫妻两人婚后甜如蜜的涵意。

新娘步出礼车,男方会有一位福气高的女性长辈持黑伞或竹筛顶在新娘头上,此为“避邪”,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门槛代表门面,所以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进入大厅后,新娘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随后新娘要敬茶,将新娘介绍给家中认识,此仪式即是承认她成为家中的一员。

进入新房后,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然后,新郎掀开新娘面纱,两人合饮交杯酒,并吃黑枣、花生、桂圆、莲子等物做成的甜汤以示“早生贵子”。

整个迎娶礼俗算是告一段落,新人则等待中午或晚上的喜宴。

看完这一连串的结婚礼俗,是否觉得挺累人的?但笔者认为,如果遵循传统结婚礼俗是为了烘托热热闹闹的婚礼气氛,其实也挺有趣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从冬至过十五天是小寒,由于天气寒冷而得名,农明历书说:“斗指戊为小寒,时天气渐寒,尚未大冷,故名小寒。”
  • 大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里最后的一个节气,因为比小寒还要冷所以称作“大寒”
    农民历书说:“斗指葵为大寒:时大寒栗烈己极,故名大寒也。”
  •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相传汉文帝在大将周勃戡平“诸吕之乱”后即位称帝,而戡平的日子刚好是正月(元月)十五,那时的夜称为“宵”,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夜,称“元夜”或“元夕”所以,汉文帝就把它定为“元宵节”。因此每逢正月十五这一天汉文帝都会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以示纪念。
  • 黄历的“九月九”是传统的重阳节。“重阳”也叫“重九”,是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重叠,谓之重阳,由于“九九”和“久久”同音,有长长久久的含意,因此有长寿之说。重阳节因此又发展为“敬老节”,希望每位老人家,都能富贵长命的意义,曹丕曾书与钟繇曰:“九九乃长寿日,可聚会也。”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
  • 圣诞节是基督徒纪念耶稣诞生的一个重要节日。根据圣经记载耶稣诞生于犹太的一座小城--伯利恒。该书记载圣母玛利亚也就是耶稣的母亲是因圣神的感动而怀孕,玛利亚在梦中天使加百列向她显现,告诉她,她将要生下神的儿子,他要被称为“耶稣”意思是要祂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
  • 关于圣诞树的源始有许多不同的说法,近年来,圣诞树在国内已逐渐成为圣诞节的普遍装饰,在圣堂中或在家庭中,甚至在百货商店中均可看到大大小小.灯光闪烁的圣诞树。相信很少人知道其来源与宗教性的意义。可能只知道这是来自欧美的一种外国习俗而已。
  • “元旦”一词,汉代以前称“元日”,据《尚书‧尧典》记载:“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汉‧孔安国(孔子的十一代孙)注曰:“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也就是说正月初一这天,舜接受了尧的禅让。又据《礼记‧月令第六》记载:“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 年轻农夫走到半山腰时,忽然看见一只模样丑陋的庞然大物,用尾巴堵住河水,农夫便叫道:“你是什么怪物?为什么要把河水堵住?”这只怪物说:“我想吃人,我已经吃了两个人了,还不饱,我要你们送五十个人来,否则我就吃掉全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