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艺术教本介绍

中国相声史《“俳优”和“相声”》(中)

以娱乐为外衣
汉霖民俗说唱艺术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俳优”他“善为笑言”、“令人主喜悦”,核心是个“笑”字。没有“笑”就没有“俳优”,“笑”是“俳优”活动的神髓,“俳优”所使用的手法酷似相声所使用的“包袱”,,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俳优”与相声的相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出乎意料之外,而又在于情理之中”,例如传统相声《相面》里逗哏给捧哏的算挂,愈算愈细、愈算愈准,最后的“底”是这样的︰
……
甲︰ 你们家呀,打这个地方往南走二里多地,对不对?
乙︰ 对。
甲︰ 你们街坊好几家,是大杂院儿。
乙︰ 是呀。
甲︰ 三家街坊,连你们四家。
乙︰ 啊。
甲︰ 你们住那房子是北房。
乙︰ 对啊。
甲︰ 北房靠西头儿那两间,里头屋小,外头屋大。
乙︰ 是呀。
甲︰ 你们家就两口人,你、你媳妇儿。
乙︰ 对。”
甲︰ 今儿早饭哪,你们吃的是烙饼、炒豆加辣椒、昨天剩的稀饭。
乙︰ 对呀。
甲︰ 出门儿没带车钱,走着来的。
乙︰ 可不是嘛!
甲︰ 对吗?
乙︰ 对呀!
甲︰ 怎么样?说相面不灵,你看看灵不灵!
乙︰ 唉,你给我相面怎么这么灵啊?
甲︰ 你糊涂啦,咱俩不是在一院儿住吗?
乙︰ …废话啊!
……
“俳优”与相声的相似还有另一方面,就是“三翻四抖”技巧的运用,不过“俳优”叙事只是粗具“三翻四抖”的轮廓,相声里则有所发展,使之更为完整。如《友谊颂》︰
……
甲︰ 你知道是什么牛吗?
乙︰ 什么牛?
甲︰ 是非洲原始森林里的一种野牛!
乙︰ 野牛?什么样?
甲︰ 这种牛,个头大,一个足有一吨多重。
乙︰ 是啊!
甲︰ 甭说别的,牛眼睛……
乙︰ 多大个?
甲︰ ﹙比划﹚这么大个。牛蹄子……
乙︰ 多大个?
甲︰ ﹙比划﹚这么大个。牛脑袋……
乙︰ 多大个?
甲︰ ﹙比划﹚这么大个。牛脾气……
乙︰ 多大个?
甲︰ 牛脾气有论“个”的吗?
……
“牛眼睛”、“牛蹄子”、“牛脑袋”,来个“三翻”属于铺平垫稳,“牛脾气”“四抖”属于抖响“包袱”。这是典型的“三翻四抖”的“包袱”手法。

﹙待续﹚(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说明】:
    《鞭打瞥邮》霍明亮及张小轩均曾演唱,久已失传。
  • 【说明】:
    《蓝桥会》也做《初世姻缘》,取材自民间故事。与梁祝故事,苏三故事合称为《三世姻缘》。一般分为两本,本段是头本,叙述魏景元(源)与蓝瑞莲井台相遇;尚有二本叙述二人夜赴蓝桥、双双被溺的内容。
  • 【说明】:
    《蓝桥会》乙本即第二本,跟头本是相连的两段,目前只存唱词四落五十句。
  • 【说明】:
    《蓝桥会》也做《初世姻缘》,取材自民间故事。与梁祝故事,苏三故事合称为《三世姻缘》。一般分为两本,本段是头本,叙述魏景元(源)与蓝瑞莲井台相遇;尚有二本叙述二人夜赴蓝桥、双双被溺的内容。
  • 【说明】:
    《黛玉焚稿》出自清代林小窗所作子弟书《露泪缘》。后经京韵大鼓名家白云鹏将其中的第四回<神伤>与第五回<焚稿>两回合并成为一段,冠以今题。改编时,对<神伤>的原文作了删减,<焚稿>部分则依<神伤>的辙钧,唱句改为江洋辙。基本保留了原词,仅把句尾字词加以变化。
    《黛玉焚稿》是白云鹏著名曲目之一,白派传人均擅演。本段唱词依阎秋霞演唱本校订。
  • 【说明】:
    《黛玉焚稿》出自清代林小窗所作子弟书《露泪缘》。后经京韵大鼓名家白云鹏将其中的第四回<神伤>与第五回<焚稿>两回合并成为一段,冠以今题。改编时,对<神伤>的原文作了删减,<焚稿>部分则依<神伤>的辙钧,唱句改为江洋辙。基本保留了原词,仅把句尾字词加以变化。
    《黛玉焚稿》是白云鹏著名曲目之一,白派传人均擅演。本段唱词依阎秋霞演唱本校订。
  • 【说明】:
    《黛玉归天》是白(云鹏)派重要曲目之一,出自韩小窗之子弟书《露泪缘》第九回<归天>,又名《别紫鹃》。亦有接连第十回<哭玉>一起演唱者,两大段辙韵并不统一。名为《哭黛玉》。
    《黛玉归天》在演出时因演唱者不同而词句略异。近年演唱时多删去开头“满城风雨重阳近…”以下六句及后段“倘若是你有一个好和歹…静心调养少悲哀”六句。
  • “俳优”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如刘向《列女传‧孽嬖传》 、《左传‧哀公二十八年》、《国语‧越语》、《管子‧立政九败解》、《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穀梁传》里都有关于优人只字片语的记载。
  • 关于“俳优”的活动,古代文献中记载最详的当推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太史公自序云:“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上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传》。”他们滑稽人物的“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并不是油腔滑调,言不及义,一味引人发笑,而是蕴有深意。
  • 论及“俳优”和相声的关系,首先应当说明,二者之间不能简单的画等号;有人把“俳优”看做是“古代的相声”,这不过是比喻的说法,并非事实。但二者之间确有相似之处;尤其“俳优”发端于前,相声发展于后,二者之间显然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