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叶公好龙

一斗
font print 人气: 24
【字号】    
   标签: tags:

成语“叶公好龙”出自汉代刘向的《新序•杂事》。

春秋时,有一位名叫子高的叶公爱龙成癖。他身上佩带的钩剑、凿刀上都饰有龙纹,家里的梁柱门窗上都雕刻着龙。

上界的天龙听说人间有如此喜欢龙的人,就决定来拜访叶公。一天,天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伸到堂屋里。

叶公看见这天龙后,吓得面如土色,失魂落魄。原来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而是喜欢似龙非龙的东西而已。

从这个故事演变的成语“叶公好龙”常用来比喻人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谢灵运曰:“天下才(1)共一石(2),曹子建(3)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4)今共用一斗。”(《南史·谢灵运传》)
  • 晏婴,字平仲,人称晏子,春秋时齐国人。当晏婴为齐景公的宰相时,有一天晏婴出门,他的车马刚好路过马车伕的家,车伕的妻子从门缝偷看她的丈夫。她那为宰相驾车的丈夫,坐在华丽的车盖下,赶着马车,神气活现、得意扬扬,一副骄傲自满的样子。

  • 宋朝大书法家,大画家米芾的儿子米友仁(字元晖),家学渊源,也和他父亲一样,既写得一手好字,又长于作画,尤其非常喜爱古人的作品。
  • 战国后期,秦国渐渐强大,它取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不断向邻近的国家扩张。
  • 楚庄王莅(1)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2)御座,而与王隐(3)曰:“有鸟止(4)南方之阜(5),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6)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7)。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8),不谷(9)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10)六,而邦大治。(《韩非子·喻老》)
  • 有人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他是当世的奇才。刘备就带着关羽和张飞来隆中拜见诸葛亮。谁知诸葛亮不在家,不知道上哪儿去了,也不知何时回来。刘备惆怅不已,只好返回。

  • 韩信少年时代,家里穷,无法做官,也不能经商,常常去别 人那里寄食。曾经去朋友南昌亭长家里住了几个月。南昌亭长的妻子厌烦起来,后来每天提早起来做饭,做好了就直接在床上吃,韩信只好离开了。
  • 晋代人陶渊明做事随其自然。为了生计,他出任彭泽县令,一次太守派人来巡视,县吏提醒他去迎接,县吏又说要戴官帽,束官带,不可违了体统,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轻易向人屈身呢?”解下官印就回家去了。
  • 子贡(1)问曰:“孔文子(2)何以谓之(3)文也?”子曰:“敏而好学(4),不耻(5)下问(6),是以(7)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第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