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千古风云人物

【风云人物】一代闯王 李自成

淑萍;图:志清
font print 人气: 558
【字号】    
   标签: tags:

李自成(1606-1645),明朝陕西米脂县人,原名鸿基。少年时候,李自成就很喜欢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后来,父亲死了,加上家境穷困,李自成便到银川驿站里去当马夫。

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年),大量的驿站被裁撤,李自成因此失业。李自成的家一向担负代官府收租税的差使,由于连年收成不好,乡里的农民都拿不出租税。当地一个叫艾诏的大地主,乘机放高利贷给农民,想获取暴利。李自成看村民们缴不出租税,就独自向艾诏借债把税交了。后来,艾诏逼李自成还债,李自成没钱可还,艾诏就告到官府,把李自成抓去关,不让他吃东西。村民们向县官晏子宾恳求给李自成吃点东西,晏子宾也不答应。结果,把群众激怒了,大家一哄而上,解开李自成身上的镣铐,将李自成释放出来。数月后,李自成将债主艾诏杀害,并逃到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加入军旅。

崇祯二年(1629年),李自成投奔闯王高迎祥,高迎祥很中意他,称他为“闯将”。崇祯七年(1634年),李自成与延绥巡抚陈奇瑜率领的明军相遇,交战于兴安。陈奇瑜军队人数远多于李自成人数,因此李自成艰苦奋战仍无法致胜。当时正值雨季,大雨接连不断的下,李自成粮草耗尽,如再持续下去,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因此李自成决定贿赂陈奇瑜手下官兵,使其佯装厌战,然后再伪装要投降明军,实为保存自己实力。果然,陈奇瑜误以为官兵久战疲惫,再加上李自成又表示愿意投降,所以很快就接受敌军的投降。当明军正准备休战时,李自成却趁机带军连逃七个州县,远远的脱离了明军的包围。此刻,陈奇瑜方知上当,但为时已晚。

崇祯八年(1635年),明朝政府命洪承畴、朱大典两面夹击高迎祥军。高迎祥与张献忠等十三家联合起来作战,声势浩大,转战山西、河北等五个省,明崇祯皇帝征调各省军力,集中围剿高迎祥等人。高迎祥等人在荥阳召开“荥阳大会”,商讨对策。其中,有人认为明朝的官兵太强悍,应先回陕西老巢避一避。但李自成独排众议,他说:“只要有一个士兵肯拼命,都还能奋战一下;况且我们有十万大军,敌人能奈我何?”

李自成还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策略。他认为应该兵分几路、分别进击,如此才能瓦解明军的围剿。高迎祥听了很认同,经过一番商量,决定把士兵分成六路,而高迎祥、李自成等人则带一支队伍向东直捣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凤阳。果然,不到十天,凤阳就被攻下,李自成把朱元璋的祖坟和他当和尚待过的“皇觉寺”放火烧掉,并杀死宦官六十多人,斩中都守将朱国相。此一举动,震撼朝廷上下,尤其明崇祯皇帝听到凤阳被毁,气得把凤阳巡抚处死。

不过,后来张献忠与李自成不合,乃兵分两路各自离去。之后,高迎祥在陕西一带中了明军埋伏之计,被捕杀害,李自成独自杀出重围。后来,众人公推李自成作为高迎祥的接班人,仍号为“闯王”。
崇祯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攻入河南境内,大开谷仓救助饥民,史载:“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可见当时李自成人气之旺。他还提出迎合百姓的“均田免赋”口号,很受人民欢迎,所以当时有“迎闯王,不纳粮”之歌谣传唱。

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进入洛阳。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自称“新顺王”;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三月,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李自成下令予以“礼葬”。此后,李自成便进驻紫禁城。入住紫禁城,并非一帆风顺的开始,相反的,李自成的艰苦奋战再度展开。山海关将领吴三桂于同年四月,向李自成开战。后来吴三桂军渐显败象,吴三桂便投降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想藉两军联合之力击垮李自成。李自成招架不住,开始败退,当逃到京城时仅剩三万人。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勉强在北京称帝,并杀吴三桂家大小三十四口,隔天又继续逃亡,临走前放火烧了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然后再由山西、河南两路撤退。由于李自成节节败退,再加上南明弘光帝的登基,使很多原本明朝旧臣故强又重回明朝阵营,大顺军心不稳,埋下覆亡的种子。

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李自成在湖北遭清军袭击,节节溃败。五月,在江西再败,后来被忠于明朝的程九伯势力杀死,时年仅39岁。由于尸首不知何处,因此对李自成的结局也有多种流传。

总之,李自成由一介平民,到可以与明朝大军匹敌作战,葬送大明王朝,最后登上皇帝之位,然而功败垂成,最终败在清军手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年少时,曹操就机警过人,喜欢飞鹰走狗、围猎比武,且不拘礼俗。他的叔父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经常向他的父亲曹嵩告状。常受父亲斥责后,他决定寻找机会报复。
  • 史学家认为明成祖永乐年间之政绩足以媲美汉、唐。汉武帝以“通西域”而著称,唐太宗因被尊为“天可汗”而闻名,明成祖则以“下西洋”而传世。因此,“永乐盛世”实非虚美之评语。
  • 每当刘秀大军作战在行军空隙时,军中诸将并坐论功,唯独他退避大树下,从不谈论自己的功绩,因此军中都称他为“大树将军”。
  • 刘备是汉景帝的儿子刘胜的后代,到了他这一代,家业已经败落。他自幼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并以贩鞋及织席为生。他家附近有棵五丈多的桑树,长得非常茂盛,从远处看像小车的华盖。幼年与孩子们戏耍时,他曾指着桑树说:“吾必当乘此羽葆车盖”,可见他从小就胸怀大志。
  • 司马迁,字子长,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因完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史记》而流芳千古,被后人尊称为“太史公”。
  • 孙权那时才18岁,整日悲伤哭泣,无法处理朝政。谋士张昭对他说:“如今天下大乱,豺狼当道,只顾悲伤而不理国事,好比开着大门把强盗请进来,必将自取其祸。”孙权觉得他说得很对,从而擦干眼泪、换上朝服,登朝理事及视察军队,稳定了军民之心。
  • 孙权有用人之明,在危急存亡之秋,尤其表现得特别突出。他先后重用周瑜、吕蒙、陆逊等人为统师,都是拔擢得当。
  • 任迪简二话不说,一下把那壶醋当成酒全喝完了。原来,任迪简担心治军严厉的李景略,会因这个失误处死小兵,于是为小兵遮掩过错,
  • 名列凌烟阁功臣的尉迟敬德武勇超凡,进出敌阵重围,往返自如。他为何对秦王李世民忠心不贰?他是怎样的明辨大是大非之人?面对皇上的赐婚,他如何表现对糟糠之妻不离不弃的恩义?
  • 4月19日起,由大纪元、新唐人联合制作的九集历史纪录片《历史英雄系列:兵仙韩信》,将在新唐人电视台的美东、休斯顿、美西、大陆、欧洲等频道播出。《兵仙韩信》以秦朝末年,楚汉相争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韩信跌宕起伏而又辉煌的一生。以动画和文物古迹相结合的画面,再现了韩信生平,以及他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