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行销】富不过三代不懂吃穿

江亘松

人气 116
标签: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不懂吃穿”,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没有经过时间的熏陶,暴发户也不会变成大户人家的意思。常听人家说某某人是土财主,但是我常想所谓“地方仕绅”大概也是由土财主经过多年的升级而成的吧。不过俗话又说“富不过三代”,大概是经过非正式统计,一般有钱人家到了第三代都无法延续前两代的经济状况。

综合上面两句俗话,我就想到最近有一家西装制造商问我如何处理一年三万件库存的案例。这是一家已经在台湾成立三十年的中小企业,由于全球化的转变,目前都是在台湾接单、柬埔寨生产,然后销售到美国。很多台湾的成衣企业大概都是经过这样过程之后把工厂往大陆、柬埔寨、越南、非洲等所谓劳工成本低廉的地区移动,目的不外乎是控制生产成本,以便继续抢夺这些来自欧美国家的订单。

我曾经问这家西装店的老板,有没有想过把公司升级或者转型,但是跟我大部分得到的答案一样,台湾大约有90%以上的企业都希望产业升级或者转型,但是不知道怎么做或者不敢做,这个现象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是却是事实。因为如果身为老板的人每天二十四小时都必须为了订单的处理与业务的开展来烦恼,我认为要谈如何改善企业的结构与体质是很难的事情。

一般来说只要问两个简单的问题,就知道这家公司是否具备升级与转型的条件。第一个是“贵公司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如果老板可以列出具体且真的有优势的竞争力,那这家公司是可以转型或者早就已经转型了。第二个问题是“你希望贵公司十年后会是怎样的规模”,如果主事者可以谈到未来十年或者未来五年,那这家公司是有升级的条件的,如果谈的一直是未来一年或者下一季,那就真的很值得担心。

很多制造业都希望转型为以品牌设计或产品研发为主的企业。制造业要往产品研发是合理的,而且符合行销五字诀“无有优廉跑”的“人有我优”,但是制造业要直接跨入品牌设计这个阶段,我不敢苟同,因为这种现象就跟“富不过三代,不懂吃穿”的道理一样。记得我曾经谈过品牌要有品也要有牌,如果将品牌比喻为地方仕绅,那只有牌没有品的大概就可以归类于土财主了。

回来谈这一家西装公司,那时我问到如果他们想作品牌会准备怎么做?老板回答说其实他自己知道品牌是一条很长的路,而且不只是一个终点。虽然他们一直希望公司能升级,也希望能由传统的制造代工厂商变成品牌厂商,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开始?

最近在某本杂志上了解到COACH这个品牌的代工外发方式,他们不怕告诉消费者他们的产品是中国大陆生产的,原因是他们不仅将产品代工委托给大陆这些正在追求生产量与品质的厂商,更由美国派遣员工直接进驻这些代工厂,因此所有产品的品质可以维持的跟在美国生产的品质一样。如果台湾的厂商希望转型为品牌厂商,其实可以先由一些欧美的个人设计师开始下手。虽然COACH这种厂商有能力可以指派专人进驻在代工厂,但是一般个人设计师他们无法这样做,不过我相信他们仍然希望透过委外代工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所以我们的制造代工业者可以藉由接这些小单位的订单,进而能近距离的了解人家是怎么作品牌的,也许这样做不用过三代自己就能转型成功。@

行销智慧:制造代工业者若要采用品牌行销必须要有相当的准备

“本文作者现为多家中小企业产品行销管理顾问,个人MSN与信箱为 cks1007@msn.com”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漫话行销】爽到我 甘苦到你
【漫话行销】族群分裂的行销
【漫话行销】如果马英九像谢长廷
【漫话行销】有品牌的企业与老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