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如脱缰野马 升息遏飙风时势所趋

人气 1
标签: ,

【大纪元8月9日讯】(大纪元记者张东光编译报导)去年次贷问题引爆美国衰退危机,今年通膨又突然窜起,新兴国家更出现高成长、高通膨并存的现象,亚银(Asian Development Bank)警告,全球经济很可能重蹈1970年停滞性通膨的覆辙。为避免通膨形成长期的趋势,一般预料美国联准会将在适当时机升息。多数的经济学家则乐观认为,经济减缓后实质需求将降温,通膨应是短暂现象,全球经济终将重返正常的成长轨道。

停滞性通膨呼之欲出

据金融时报报导,尽管国际货币基金会(IMF)预估今年全球经济成长率4.1%,高出1990年代的平均值3.4%,但却被停滞性通膨的悲观气氛所笼罩,与去年夏天全球欣欣向荣的经济展望形成鲜明的对比。

去年七月IMF认为今年物价将落在可控制的范围,然而今天,IMF估计先进国家的通膨将由去年的2.2%,增加到今年的3.4%,创下1992年来新高;新兴国家的通膨更由去年的6.4%,增加到今年的9.1%,也是1999年以来新高。此刻的情势不像1930年代初期的大萧条,比较像1970年代的停滞性通膨,是经济过热之后的并发症。

美国联准会主席柏南克今年七月在国会作证时表示: “在全球油价与商品价格快速飙升下,已让美国本土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复杂棘手。”欧洲央行主席特里榭(Jean-Claude Trichet)更抱怨,“令人忧心的通膨主因来自全球高油价与高粮价问题。”英格兰银行总裁马文‧金恩(Mervyn King)将英国的通膨归咎于“全球粮食与能源供需不平衡。”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认为: “全球能源与商品行情的高涨,加大了中国的通膨压力。”

“全球合作机制”亟需建立

商品行情短期的波动,可能是单一国家追求经济成长的结果;但长期商品供不应求的现象,就是全球一致追求成长的恶果了。因此,解决信用危机、降低全球需求扩张与控制通膨非是单一国家之责,必须透过全球通力合作,方可达成。据此,马文‧金恩进一步表示: “全球最大的挑战不在于解决原油等商品行情飙涨的问题,而是亟需建立一个让供需达到终极平衡的机制,以及透过全球货币政策的合作机制,使过度刺激通膨的因子消弭无形。”

资金泛滥是通膨的根源

经济学家纷纷认为,全球超低利率的环境,是造成今日商品飙涨与信用危机问题的根源。利率成本低廉,资金泛滥,促成2004年到2007年间全球经济高度成长,是30年来罕见的盛况,也令投资者追逐高收益的新金融商品,让信用市场资金充沛,更让信用不佳的美国民众都能扩充信用买屋、买车、买耐久财。

“布列敦森林第二” 弱势美元助长飙风

多年以前,在强势美元下,美国民众消费力强劲,助长了亚洲工厂的出口,并刺激了大量原油的需求。开始时,穷国的消费还很节制,赚的外汇还留在国内,从而避免了全球经济过热的现象。近几年,新兴国家的消费激增,全球商品已供不应求,去年经济又快速成长,商品与粮食的需求正好碰触到全球产能的极限,而弱势美元又助涨飙风,全球通膨遂ㄧ发不可收拾。

1944年布列敦森林(Bretton Woods)条款开启了美元为国际货币基准的滥觞,各国汇价采行钉住美元的政策,直到1971年美元重贬,布列敦森林协定于焉瓦解,各国遂采行浮动汇率。多年以来,经济学家都很担心美国贸易赤字居高不下的问题,也曾经多次预测美元的崩盘,去年的次贷危机很可能就是关键的导火线,而这一次弱势美元的危机,专家则戏称“布列敦森林第二”(Bretton Woods II)。

各国立场不ㄧ 政策相互矛盾

去年夏天次贷危机爆发时,大多数的经济学家还很乐观,认为不会撼动整个金融市场。但随着局势的恶化,经济学者与美国政府的看法转趋保守,美国与欧洲央行纷纷降低利率救援,美国更是自此展开宽松的政策趋势。

美国为刺激景气,联邦利率由5.25%降至2%,但欧洲的房市问题不像美国严重,因此欧洲央行(ECB)并没有跟随FED降息,利率维持4%,因而导致了美元兑欧元的持续贬值。

美欧希望亚洲央行紧缩货币、升值汇率来对抗通膨。亚洲央行则希望维持强劲的经济成长,刺激出口,所以不想让汇率升值,反而指责先进国家,应将本身的金融危机处理好。产油国希望维持油价高档,赚取油元,但也担心全球通膨无法控制,造成全球衰退,油价崩落。国际清算银行(BIS)认为各国的状况不同,各国央行的作法难以一致。

各国的立场分歧,全球经济问题难解,专家指称,若不透过全球的通力合作,经济很容易陷入过热或衰退的两个极端。然而,IMF却不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平台。

IMF爱莫能助 全球失衡难解

对于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2006年IMF招集美国、欧洲、日本、中国、沙乌地等国多边磋商,并达成一致采行降低全球失衡的结论。但IMF副主席利普斯基(John Lipsky)私下默认,降低全球失衡的实际执行成效并不大。

人民币兑美元是有些升值,但距离钜额贸易顺差应有的理论汇率还有不少差距。美国则因为端出刺激景气方案,加速了财政赤字的恶化。沙乌地为了增加卖油的收入,更令油价如脱缰野马般飙涨。此外,美元兑欧元贬值,虽有助于减缓美国经常账赤字问题,却助长原油与商品的飙涨,全球失衡现象反而恶化。

升息抗通膨 势难避免

展望未来经济情势,目前经济学家乐观的共识是:全球经济的减缓将使通膨期间缩短;金融市场会逐渐回稳;最终全球经济将重返4.5%的成长率。

各国央行总裁普遍认为经济学家的预测过于乐观,未来的演变殊难预料。BIS的年报中提到:“全球利率水准为历史低档区,在通膨威胁未明显消失前,全球采行紧缩货币政策较为适宜。”

美国经济正陷于房市下跌与油价高涨的两难,所幸有退税的激励,今年经济还有小幅的成长。但由于美国消费者对未来通膨的预估值窜升至5.2%,FED十分忧心通膨的风险。FED内部一致认为,一旦油价回稳,经济情势好转,升息的时机便成熟。低利率助长投机之风,始有今日通膨之苦;高利率伤害经济发展,举世各国皆不乐见。回归中性利率水准,或许是挽救此时经济困局的最佳解也未可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绿委:奥运加上内政问题 马英九不应出访
物价涨 2008上半年网购商机逆势2位数成长
市场预测 美大选后Fed才升息
欧央行维持利率4.25%不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