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危机?或是恐慌?

标签:

【大纪元9月16日讯】(大纪元纽约综合编译报导)“经济恐慌” (panic)指是继金融市场崩溃后随之而来的银行大批倒闭、疯狂炒股的金融大混乱,或是经济危机所引起的或预期危机即将到来。周日被宣布接管的 Freddie Mac(FRE-US)与Fannie Mae(FNM-US)、今年 3月时濒临破产的Bear Stearns(BSC-US),与倒闭的一家银行 IndyMac…等,这些事件绝对达到“金融市场崩溃”的条件。

现在市场习惯用危机(crisis)来描述情况,自1907年美国银行业大恐慌后,“恐慌” (panic)一词就好久没再用了。不过美国著名理财投资网站 《The Motley Fool》表示,其实当了解市场出现恐慌后,才能真正学到些教训。

在大量使用“恐慌”一词的19世纪,当时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William Graham Sumner定义了这个词,意指为一种恐惧、警觉的情绪,多少有点非理性存在,系由市场危机所引发。虽然这种情绪是无可避免的真实情况,但其实也有过度的嫌疑,常常夺走了市场投资者的勇气与动力。

换句话说,美国自去年夏季爆发的次贷风暴与信贷市场的混乱,说是“危机”比较贴切,“恐慌”或其它类似世界末日般的言语可能就有点过度夸大了。有些主流媒体甚至在上半年时不断指出美国经济出现了当年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的影子,所以,说2008是“恐慌的一年”,真是一点也不为过。不过还好, William Graham Summer还有提到一点,当市场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对真相仔细思考过后,在某种程度上,到最后这种恐慌是可以被理智所克服的。

投资者要学到哪种教训?

说了这么多,到底投资者真正要学到的教训是什么呢?美国著名理财投资网站《The Motley Fool》主笔Todd Wenning表示,事实证明现在市场的惨况,我们过去都已经看过了,甚至还有看过更糟的。因此,在任何情况之下,当市场开始出现非理性悲观时,就是长线投资者加码的最好时机。

不管媒体如何极尽耸动之能事来告诉你,现在就像是过去的经济大萧条一样惨。你必须要有所警觉,这只是恐慌,不是萧条。财经媒体的工作之一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目光,因此煽风点火的事情他们非常擅长。

来看看一些例子,当时美国爆发网路泡沫后,在2002年 9月一些著名企业股价跌至谷底,但是到现在呢?

个股2002/09/30至今的报酬率McDonald’s (MCD-US) 250%;Best Buy (BBY-US) 209%; ewlett-Packard (HPQ-US)286%;Caterpillar (CAT-US) 264%;Nike (NKE-US) 187%;Chevron (CVX-US)196%

简单来说,投资者在错误的时间逃离的太快。上述那六档个股股价在熊市跌到谷底,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购入物美价廉的股票。的确有些金融业所发生的新闻是相当的惨重,但更重要的切勿加入“恐慌”一列,谨记无论市场出现什么多头、危机等讯息,最后都还是要以长期的眼光来判断是非。(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雷曼兄弟何时倒?全球股市山雨欲来
外电﹕外国金主运筹促美政府接管二房
华商经贸会议圆满落幕 后年在台北举行
欧洲和英国央行相继注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