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艺术教本系列

数来宝的艺术技巧《语言格律之二》

生动、形象
汉霖民俗说唱艺术团
font print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生动、形象︰
语言要生动和形象,首先必须对所叙的事物有具体的认识,脑子中首先要想得到形容的词句;而不能光想到大概却说不出来,必须能找到洽当的语言来表达。因此从生活中学习并累积词汇,使自己拥有丰富的群众语汇,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使用能够在听众脑子中活动起来的语言,使人家听了这句话,就能联想到这件事物的形状、式样,其目的就是强调语言的“实在性”。这不是说使用“大白话”来写唱词的数来宝,可以拉拉杂杂的为了格律完整便随便凑词,而是要选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的词来用;避免说出表意含混、啰哩啰嗦的语句,或是引用到感觉空洞的语汇,表达不了实际内容。

写词润色︰
写词是完成作品的最后一步,作者应把语言上的种种技巧和丰富语汇,尽力的发挥出来,在推敲润色之际,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把唱词努力的写好。同时,也要在不断的修改中,继续琢磨、锤炼,直至去掉所有黯淡与干瘪的词句,尽量使唱词发出光彩,最后完成一份经得起考验的作品。

其次,先前讲过“语言格律化”的形式特点,知道数来宝作品中一切内容,都要通过格律化的语言去表现;也就是说,无论要求通俗或清晰,生动或形象的效果,都得跟“六、七单尾对韵句”的格律结合才能呈现!

基本唱词节奏︰
为了使它能够节奏顺畅,便于人们上口、入板,演唱顺嘴、好听,这种句式通常是由两个字一拍,一字半拍的速度来唱,但是上句六个字当中;例如:一二三三二一,腰、尾之字要独占一拍,让句子的转折处语气慢一些,听起来更有韵味。(例如:每一拍中间以‘-’符号间隔表示一二-三-三二-一,其中独占一拍有两个字,其余保持一字半拍的速度,构成上句六个字共有四拍的状况。)

至于下句七个字;例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只有尾处之字独占一拍,让句子的结尾慢下来,带来延长的语气。(例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其中只有尾处七字处独占一拍,构成下句七个字却仍只有四拍的状况来演唱。)

以上就是数来宝的基本节奏。举一段传统唱词为例,读者可以稍做练习(每一拍中间以‘-’符号间隔表示):
“不言-不语-不答-应,
亚赛-文王-请太-公,
请是-请-让是-让,
三顾-茅庐-诸葛-亮。
诸葛-亮-借东-风,
火烧-曹操-百万-兵,
火烧-曹操-兵百-万,
船头-借过-狼牙-箭…”

﹙本文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利用“误会”造成包袱,也是常见的一种手法。如在“故事体结构”和“多段叙事体”中,开展个别情节的描写时,不论是所叙的事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误会,都能构成包袱。

    “自嘲”也可以造成包袱,大都适用于反面人物的自我解嘲。如《老鼠过街》中,艾森豪威尔的新闻秘书哈格蒂在东京,被示威群众揍了一顿之后,还恬不知耻的说︰“我经常跟着总统转,见过这样的大场面。”就是这种“自嘲”类型的包袱。

  • “听众笑了才算有了包袱!”那么,听众笑了只是因为听到可笑的事情吗?其实并不尽然,不是所有可笑的事情都可以使观众发笑,能使观众发笑的也不见得真的可笑;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到底笑话该怎么说﹙包袱应该怎么表现﹚?”的学问存在。
  • 为了表达出表意深刻、新颖、明确的包袱,写词时应把自己放在演员演唱时的环境里,心里时刻装着听众,把听众已经提高的欣赏水平估计在内,来审议自己写的包袱可不可笑,听了之后能不能笑,这样写出来的包袱,才会与观众的笑声相一致,才是“包袱”!
  • 数来宝是地地道道的语言艺术,不论是作品中所叙述的事物,还有为表达题材所采取的语言结构;以及结构中所涉及到的逗、捧关系,连同“包袱”在内的构思与安排,一切都要通过精炼的语言来表现;亦即语言运用的如何,会直接决定作品水准的高低。
    归纳在数来宝的语言运用上,有三点基本要求,一是通俗、清晰,二是生动、形象,三是格律严整。以下要谈的,主要是语言格律的问题。
  • 瓷器的历史大约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中国。瓷器是一种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岭土(kaolin)(一种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种矿物)以高温烧制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为西方的遗产。14世纪时首次从中国传入欧洲。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1940年代后期,尽管世界逐渐从二战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但有些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元素却逐渐被削弱了,传统艺术中的真、善、美价值渐趋式微。
  • 圣约翰大教堂拥有雕刻精美的外观和双排飞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无疑问是晚期哥特式建筑。教堂长377英尺,宽203英尺,白色抛光外墙上装饰着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户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飞扶壁。飞扶壁上妆点超过95位十九世纪荷兰人物。一旁简约的红砖罗马式塔楼与哥特式装饰风格的大教堂形成鲜明对比。
  • 国立台湾博物馆举办“捷克城堡与堡邸特展”(Czech Castles & Chateaux),展期自6月13日起至11月30日止。欧洲中世纪城堡台湾巡礼,有近百件捷克珍贵文物精彩亮相。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