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200万市民交通方便

港府欲霸王硬上弓 拟拆尖码建广场

标签:

【大纪元11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郑丽驹香港报道)尖码之声、公共交通关注联盟以及社区发展动力培育3个团体于上周六于旺角行人专用区发起街头论坛,主要就政府拆除尖沙咀天星码头旁的巴士总站,兴建露天广场计划一事,发表意见,当中谈及牵涉超过2百万人口的交通选择权益问题、对旅游业发展问题以及政府所谓的公共空间等事务的问题。

尖码之声旅游事务小组召集人林鸿达批评港府将工程斩件上马,企图绕过民意监察,于6月6日以极低调方式刊宪,意图以道路工程名义将露天广场计划斩件上马,因为道路工程费用较低,能绕过民意代表的监察及申请拨款。他说,从旅游规划和管理学角度,政府计划的露天广场不单是毫无旅游价值的人造景点,而且规划基础欠奉。

工程未拨款亦未咨询

林鸿达形容政府在过去半年进行露天广场计划时是“隐恶扬善”:“只是讲一些对它有利的说话,而对它不利的观点完全不公开。现在露天广场还未成为事实,起码有5千几封反对兴建回旋处工程的意见信,他们还未有处理妥当,他们想仿效菜园村事件霸王硬上弓的方式,但他们未见效果,政府是未有批过一毛钱出来给这个露天广场工程。所以还来得及让大家去表达意见,公众一定要出声,特区政府将这件事隐瞒了6年,我们今天透过这个论坛,一定要把这件事公开,市民支持这件事其实都是支持自己。”

公共交通关注联盟的杨咏浚质疑说,在尖沙咀码头巴士总站接驳了港九海陆交通,是一个十分完善的交汇处,因为要兴建一个广场而要抹杀市民搭车的权利是否值得呢?!杨咏浚又指,尖沙咀已经有两个广场,为何还要夷平巴士总站建广场呢,是否值得?:“政府是否喜欢看见交通严重塞车情况恶化?巴士很多时候因塞车而迟入站,入到车站,(司机)休息时间减少与此同时要追回那些班次而去开快车,可能对乘客甚至司机本人和公司安全和声誉有影响,改动只会增加巴士车流,对市民造成不便,希望政府能够听市民的声音。”

尖码之声成员曾出席今年4月在越南河内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论坛,提交有关保育尖沙咀码头巴士总站的研究报告,并且获得大会接纳成为关注项目。在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发表了“河内宣言”,就今年4月国际论坛所收集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保育方法。杨咏浚说:“(尖沙咀码头有)120年的历史不单纯是保育这么简单,为日后的世界遗产新指引进历史城市景观定出目标和路向。因为他们委任一些成员去确定这是不是一个古迹,往往就出了事,和民间的要求差很远。如果和世界上最新的标准交流,他们会说你们政府拆总站是不是有问题?”

尖码之声主席陈嘉朗表示,已经透过签名运动和一人一信行动,向香港政府递交了11,000多个市民的意见,他们反对露天广场计划和反对有关的道路工程。他批评香港政府在迁拆巴士总站、兴建露天广场的计划处处都在隐瞒,只公开对政府有利的观点,但对市民的影响避而不谈,对旅游业的支持欠缺理据,对保留历史古迹毫无方向:“市民亦普遍地对这个计划认识不多,没什么机会了解因而导致的影响会有多大。这个价钱去建一个广场,大家可能都不会很积极关心。但是大家每一天穿行的新路,每一天搭车都要左转右转那么辛苦,给的钱可能更多了,得到的是更差的服务,是不合理的。”

保育就是保障每天生活

陈嘉朗指,他们曾邀请政府部门,例如旅游事务署、房屋署等出席研讨会,但政府方面不愿意出席:“他们是不会派人出席,我们觉得很失望。这是不是一个有效的、以民为本的施政呢?我们很希望可以改善。希望做事之前三思,我们不想一个人遗臭万年,其实可以流芳百世。大家是不是以一个保育的意识……不但是对整个城市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保育影响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保育就是保护大家每一天的生活。保障大家每一天都有便宜的车搭。政府就讲那个地方不是一个历史的建筑物,不是一个古迹。”

最后陈嘉朗说,现时巴士总站的路线网络,遍布整个九龙半岛5个区议会分区,涉及人口达200万。政府在整个露天广场计划,并没有考虑到这方面的影响,进行咨询只向个别专业团体、机构、政团招手,完全把市民拒诸门外。让公众更了解迁拆尖沙咀码头巴士总站将引起的问题,亦揭示出迁拆尖沙咀码头巴士总站不单只是拆去一个巴士总站那么简单。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港民团巴士游庆双层巴60周年
团体:搬迁尖巴总站是扭曲历史
港民团要求公开巴士总站咨询结果
港民团反对拆尖码巴士总站建露天广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