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校园霸凌 台专家:不当管教行为复制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1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王淑芬高雄14日电)校园内“喜欢打小报告”、“遭情敌围殴”等霸凌事件频传,专家认为家庭、老师的不当管教方式可能造成孩子行为复制。学者柯慧贞从行为学分析,霸凌者多要彰显“强者”心态。

高雄市议员周玲妏今天邀学者、专家召开“校园霸凌座谈会”,探讨日益严重的校园霸凌问题。

成功大学行为医学研究所教授柯慧贞认为,施暴者常要彰显自己的厉害,扮演“强者”角色。她说,家长、老师身教很重要,并应建立投诉机制,让受暴者及施暴者都能得到妥善处理。

高雄市警察局副局长张林指出,去年全年警方接获校园霸凌案共15件、37人,今年1至10月共25件、31人,他忧心校园霸凌事件会越来越严重。少年警察队长林松木希望校园霸凌事件能在学校妥善处理,尽量避免靠少年队处理,以免错失处理时机。

校园霸凌的分类包括肢体、言语、关系、反击、性及网路霸凌等。市议员周玲妏、康裕成、李乔如指出,服务处协助处理不少校园霸凌事件,包括学童于学校被索钱、脱衣服等,甚至喜欢频向老师报告的孩子都可能成为被霸凌的对象。

儿童福利联盟文教基金会主任黄玮莹表示,儿福统计国小四年级以上学生约有1成常被欺负、约6成以上有被欺负过的经验;国中以上者则有被肢体霸凌及网路霸凌的情形。

东光国小教师林豫芬不讳言,霸凌事件部分肇因于“升学主义”、“绩效主义”。她认为,老师应该扮演好仲裁者、秩序维护者角色,从结构去处理问题。

高雄心家长协会理事长林云兰指出,部分霸凌者的行为是复制家长及老师行为。老师、家长不当管教还可能成为同侪的复制,希望学校的辅导机制要立即启动,妥善处理,才能遏止校园霸凌事件一再发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