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身不由己的不自由

文/杨蓓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一般而言在亲密关系里,女性很容易扮演讨好的角色,整个的生存价值,并不是由自己来建构的,而是建筑在别人的认知上。当她讨好成功时,别人觉得她装可爱装得还不错,于是喜爱她。

习以为常要装可爱

对女性来说,“长期”的“习以为常”要装可爱,导致她内在的价值感不够,不太有真正建构自己的机会。演变成今天你装可爱装得好,别人就会喜爱你;如果装可爱装得不够好,可能得到的喜爱就变得比较少。

甚至,有些女性在装可爱的过程当中,她装得再好,永远也不会变成家里的第一名。为什么?因为儿子永远是第一名。在父母的心目中,儿子再怎么糟糕都是第一名;相反地,女儿再怎么好都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二名。在“永远是第二名”的情况下,她的内心充满挫折感,因为装可爱装了半天,纵使别人也说:“耶!你很好啊!你很棒!”可是她明白自己终究不是第一名。正因为“永远是第二名”的情结,让她拚命想要去得到“第一名”,但是在追求的过程当中充满挫折,再怎么努力还是没办法变成第一名。

女性的“第一名”情节

在“不可能得到第一名”的情形下,挫折一直累积,累积久了以后,当她和别人要建立亲密关系时,竞争的对象就从兄弟转换成先生。当她嫁人以后,心里想:“我嫁出去以后,总可以变成第一名吧!”她认为在原生家庭里,自己永远没办法得到第一名,所以在嫁为人妇后,希望在与丈夫组成的新家庭中,自己可以变成第一名。

然而出嫁后,女性变成第一名的概率,其实也不大。因为女性面临的并不是个人第一名或第二名的问题,而是面临到整个文化跟社会结构的问题,这是无法靠个人力量扭转的情势,除非是套句佛教说的“福报”好,遇到甘愿做第二名的先生。然而,往往就算有些先生甘愿做第二名,太太也永远觉得她还是第二名,为什么呢?因为她已经习惯了,习惯把自己放在第二名的位置,虽然口头上会抱怨,实际上却还是习惯做第二名。

因此,从女性的角度来说,与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挫折的,她依然无法变成第一名。当女性好不容易生了一个儿子,在她生养儿子的过程中,她又希望变成第一名,当儿子还没有娶妻以前,母亲是可以维持第一名的。因此,很多妇女会把“婆婆”这个角色抓得这么紧,原因就出于此,因为那是她稳居第一名的位置。可是,当母亲把这个第一名的位置抓得稳稳的时候,居然又出现另一个女性,让她又退居为第二名,此时她的心里其实很不是滋味。

一辈子的束缚与框框

从这整个历程来看,因为身为婆婆的女性会觉得第一名的位置,是她从出生以后汲汲营营装可爱的结果,到了老年来,好不容易得到的第一名,现在却又要被另一个女人拿走,于是产生了婆媳问题,这问题也一直存在我们的文化里。

值得一提的是,做媳妇的人也不自由,为什么?因为她也是陷在第一名和第二名的纠缠里。所以常常有一些女性朋友会跟我说:“哎哟!我哪一天不要管我先生,也不要管小孩,我什么都不要管,到庙里去住几天就好了!”她以为到了寺院中,她就是第一名了,可是并没有!她可能又会陷入另一种纠结中,产生另一种第一名的情结。

拿“女性”这个角色做例子,是希望能明了女性一生所追求的,表面上看起来是亲密关系,可是骨子里追求的还是那个“第一名”。因为当她认为拥有亲密感,她心里才会有满足感,当她觉得被爱的时候,她应该是第一名的。这个部分对很多女性来讲,其实是一辈子的束缚,一辈子的框框,然后就在这个框框里面出不来,所以怎么可能自由呢?

摘自《亲密、孤独与自由》法鼓文化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那晚,夜很深了,突然接到好朋友的电话,说:“有一家知名出版社对我们当年的‘医生朋友’系列很感兴趣。想问一问,在我们的出版合约期满后,能不能转由他们继续印行呢?”
  • 杨蓓还在辅仁大学念书时,我们就经常讨论人生与人生的挑战。她是非常用功又很能自省的学生,我看得出来当时她已下定决心要研究并解开人生的奥秘。
  • “逃避与执著”这个问题经常在我们的生活里出现,因为人往往看不见自己在逃避什么,也弄不清楚自己为何执著,这样的心怎能自由呢?又哪来的勇气改变?我们的心若希望获得自由,就要正视逃避与执著,生命才会有所改变。
  • 看着维莉的故事,又把我拉回当初我参加无国界医生组织的那一刻:因为一个事件或一个画面,让我们埋在内心深处的怜悯被触动。大部分的人在当下会感同身受,也许会难过、也许会捐一点钱,希望别人能因我们心中的痛有所救赎。但是愿意成为那一个救赎的人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向前跨一步说:“我要到前线去服务。”这前面有着千百个理由可以让我们逃开,大概只有傻子愿意这么做。
  • 人因为有需要,而变得贫穷。从出生开始,我们必须吃,必须喝水,需要别人给我们关怀,给我们爱。人本心理学之父马斯洛(Abraham.H.Maslow)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一生,随着成长会产生不同的需求,包括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的需求、爱与隶属的需求,到自尊、自我实现及最高层次的灵性需求共六个层面,都需要被满足。
  • 中国古代第一奇书《推背图》,有值得玩味的谜语,也有精彩的绘图搭配及卦意解读推演。它预言了唐朝至今、直至未来攸关朝代兴衰的大事,奇准无比。一千多年来,《推背图》以绝妙的预言和精深的文笔吸引无数读者,历久不衰,可说是人类智慧的巅峰之作。
  • 我和洪兰教授一样,是不买股票的人。如果我逛书店时,看到此书的书名《投资大师罗杰斯给宝贝女儿的12封信》,肯定不会引起我的兴趣。结果,我读了它,完全是因为我相信洪教授会翻译这本书一定有她的道理。果然,我发现这12封信中所透露的智慧,对所有年轻人都将很有助益。
  • 你当然需要了解周遭的情况,具备对世界的认识,知晓历史,但是更重要的,你需要了解做为一个个体,你是谁。在镜子里好好的端详自己,问自己是什么驱动着你?假如你能了解它,在危机到来时就不会灭顶。请同时观察你对错误的反应,下次你可以反应得更有建设性一些。
  • 念书以后,偶有挫折感觉落寞,顶多5分钟,外向个性使然,心念立即就被其他的新鲜事所占据。回想中,即便是一些空档,脑子里的疑问和自我对话,也从未暂歇,与自己相处和与人相处一般自然,常常觉得天底下有做不完的事,怎么会有“孤单”、“寂寞”、“无聊”这些字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