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传染病介绍:急性病毒性C型肝炎

台湾行政院卫生署疾病管制局

【字号】    
   标签: tags:

认识疾病

(一)疾病确认

发病通常是隐伏的,伴随着厌食、隐约的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有时会有黄疸。疾病严重度可从不明显的症状到会引发致命情况的猛爆性肝炎,但大都症状轻微或无症状。通常在急性期之症状较不严重但C型肝炎颇易形成慢性化。输血后C型肝炎约70%会变成慢性,慢性C型肝炎可能有症状,其症状之发生是呈波动性的出现,但常常无临床症状。慢性C型肝炎可能演变为肝硬化,部分病人也会产生肝细胞癌。

以前C型肝炎诊断是靠除去A型、B型、D型肝炎及其他因素引起的肝炎后来判定,现已发展出C型肝炎抗体检验试剂可用来诊断或筛检血袋。大部分慢性肝炎患者血中都可测出C型肝炎抗体。但在急性期患者中,以目前C型肝炎抗体检验技术,在发病后一段时间之后,才会呈C型肝炎抗体阳性反应。

(二)致病原(Infectious agent)

C型肝炎病毒为30 nm~50 nm直径大小、具脂质外套的RNA病毒,目前有6种主要基因型和50种以上的次要基因亚型。基因型1、2和3广泛分布于全球包括美洲、欧洲和日本;其中基因亚型1a主要在西欧和北美,而亚型1b常见于日本、台湾、南欧和东欧;基因型4主要存在于非洲,其中4a为埃及之主要基因亚型;基因型5存在于南非而基因型6多发现于东南亚如香港和越南。台湾地区之C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近似于日本,以亚型1b为主,约占全部C型肝炎病毒之45-71%。

(三)发生情形

1、C型肝炎可发生于全球各地。以前在台湾约69%的输血后肝炎为C型肝炎,但自1992年7月起,C型肝炎抗体检验纳入血液筛检项目之一后,几乎已无输血后C型肝炎之发生。C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亦有密切相关。

2、台湾病例概况

台湾于2004、2005、2006年分别通报196、194及760例病例(共954例),2006年通报病例暴增,系通报定义改变,确定病例分别有196、172及154例(共522例),每十万人口确定病例数为0.87、0.76及0.68。2004~2006年确定病例之流行病学分如下:

(1)性别:男性364例(69.7%),女性158例(30.3%)。

(2)年龄:

年龄 0-9岁 10-19岁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50-59岁 60-69岁 70岁以上
病例数 2 5 118 100 92 93 46 62

(3)月份:各月份均有病例,无明显较为集中之月份。

(4)地区:确定病例有522例,其中以台北县78例(14.9%)较多,其次为高雄县60例(11.5%)、台北市52例(10%),其他县市均在45例以下。

(四)传染窝

人类,在实验研究上,可感染黑猩猩。

(五)传染方式

藉由受污染之血液或血清制剂感染,如同B型肝炎,受污染之针、注射器为重要传染途径。高危险群体,包括受血者、静脉注射毒瘾者及洗肾者。需常接触血液之医疗人员亦有可能感染C型肝炎。

(六)潜伏期

2周~6个月,通常为6~9周。

(七)可传染期

从发病的1至数周前直到整个急性期,及慢性带原期皆具传染性。从黑猩猩或核酸增幅试验看来,在病人血液中的C型肝炎病毒浓度较低。

(八)感受性及抵抗力

感受性为一般性的,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尚不清楚。会有急性重复发病,可能是因为感染不同型的C型肝炎病毒或是原有感染之再发。

(九)病例定义

1、曾检验血清C型肝炎病毒抗体 (anti一HCV) 阴性,后转变成C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ALT≧100并经医师临床诊断为急性C型肝炎且排除慢性肝炎急性发作。

2、对于第一次检出anti-HCV阳性,而过去之检验史不明者,得以疑似病例报告。

预防保健

(一)在台湾地区捐血机构或血库皆先对血袋进行肝脏酵素(转氨酶)指数及C型肝炎抗体筛检。

(二)对受血者做追踪监视,包括每一位受血者其供血者之资料纪录,以便能通知捐血中心(单位)那些供血者可能为带原者。

(三)使用抛弃式注射针、筒,针灸之针,穿耳洞之针等需充分消毒灭菌。并鼓励民众不要刺青。

治疗照护

急性C型肝炎病人因15-40%会自愈,因此有人主张应等3个月,待病人血中HCV RNA仍阳性才考虑治疗,但是是否如此及如何治疗因研究不足尚无共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