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带状泡疹的中医观

吴国斌(三重同仁堂中医诊所医师)

人气: 39
【字号】    
   标签: tags:

带状泡疹是一种带状分布的急性泡疹性皮肤病,因其状如蛇行,故名“蛇串疮”;因本病每多缠腰而发,故又名“缠腰火丹”。

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湿热内蕴,复因外感毒邪,以致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生。而年老体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血凝滞,以致疼痛加剧。

综合历代医家的论述,多认为心肝火郁,复外感毒邪;或肠胃积热、内湿蕴生、湿热合邪、化毒外发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所以“祛风、清热、解毒、利湿、通瘀”即为本病的主要治疗原则。

从临床表现来看,本病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证型:

一、肝胆火盛型

症状:局部皮损鲜红,泡壁紧张发亮,灼热刺痛,多发生于胸或头面的一侧。常伴有程度不等的全身症状,如:口苦咽干、烦燥易怒、食欲不佳、小便黄赤、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肝泻火,解毒止痛。

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二、脾湿蕴热型

症状:皮损见水泡数量多,泡壁较松弛,易破,糜烂渗液。多发生于腹部及下肢,疼痛较肝胆火盛者轻。常伴有口渴不欲饮、胃纳减退、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缓或滑。

治法: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代表方剂:除湿胃苓汤加减。

三、气滞血瘀型

症状:皮损剧痛,甚或皮损消退后局部亦疼痛不止,以致夜不能寐、精神萎靡、舌质紫暗、苔白、脉弦。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代表方剂:柴胡清肝汤加味。

带状泡疹患者最大的困扰之处在于患处疼痛难忍,因此止痛法的应用对缓解疼痛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药及针灸的应用,不但能止痛,更能缩短疗程。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故中医的止痛方法是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治疗大法,并达根治的目的。中药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如:延胡索、乳香、没药、三七、郁金等;理气药,如:川楝子、枳实等,皆可针对病情适当选用。针灸则可针对不同的病情及病位施以适当的针灸治疗,以达快速止痛的目的。

另外,中医理论认为“虚则补之”,虚得以补,正气得充,则祛邪之力增强,邪去正安。对年老体弱的患者,适当加入补虚之药,往往能增强止痛作用,如:党参、黄耆、当归、甘草等。

饮食宜忌及注意事项

一、饮食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热性的水果,如:龙眼、荔枝、榴梿等勿食)。忌食辛辣、酒、鱼腥、海味和肥甘厚味之物。另外,中医认为“二脚的容易发”,故发病期间,“鸡、鸭、鹅、蛋”应避免食用。

二、保持局部皮损清洁,切忌随意弄破水泡,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对血泡、坏死结痂则加以清除,注意休养。◇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