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卫生署:肠病毒下周拉警报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于倩、蔡宜佳综合报导)肠病毒季节到来,台湾卫生署21日发布肠病毒预警,并表示民众对洗手预防及辨识肠病毒重症的认知度虽有提高,但孩童疑有重症前兆,仍有三成民众未将孩童送急诊,令人忧心。另外,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昨日发布研究新发现,从海藻及淡水绿藻中萃取出的藻类多糖成分,因有吸附肠病毒71型病毒的功能,能有效预防疾病。

卫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长施文仪提醒,育有幼儿的家长一定要提高警觉,做好防范措施。根据疾管局资料统计,今年迄今已累积13例重症病例,其中1例死亡,有11例都是感染肠病毒71型,新增2例为克沙奇病毒,病童共有3女10男,都是5岁以下幼儿。

出现重症病征 应送大医院

疾管局针对家中有6个月~3岁幼儿的1,100多名幼儿照顾者,进行肠病毒及重症前兆病征认知的调查显示,当孩童疑有肠病毒重症前兆病征时,仍有三成照护者会带孩童至诊所就医,而未带往大医院治疗。

施文仪呼吁,肠病毒2周后进入高峰期,如幼童出现重症前兆,包括“嗜睡”、“肌跃型抽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脑压升高持续呕吐”等肠病毒重症4大病征时,家长务必尽速带孩子到大医院急诊室,赶快抢救,才不会错失治疗黄金时机。

勤洗手预防肠病毒

调查也发现,95%的照护者知道“勤洗手”可预防肠病毒,七成照护者对肠病毒重症前兆病征有正确认知,又以对“活动力不佳”、“持续呕吐”的认知较高,对“手脚无力”与“嗜睡”的认知较低。幼童感染肠病毒后,93%的照护者会依医师指示治疗并在家休息,家长对肠病毒正确认知程度较去年提高。

施文仪说,预防肠病毒,落实洗手是最基本的预防观念,因此“用餐前”、“如厕后”、“擤鼻涕后”、“看病后”、“与小朋友玩前”为洗手的5个重要时机,以及落实“湿、搓、冲、捧、擦”洗手5大步骤。

藻类多糖萃取物能预防感染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21日公布研究新发现,在海藻及淡水绿藻中萃取出藻类多糖成分,可吸附肠病毒71型病毒,有效预防疾病。//中央社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食品科学系副教授吴彰哲21日公布研究新发现,在海藻及淡水绿藻中萃取出藻类多糖成分,能有效预防肠病毒。//中央社

根据流行病疫苗专家、海洋大学食品科学系副教授吴彰哲的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台湾沿海地区的大型绿藻、褐藻、红藻,以及淡水种的绿藻,当中的藻类多糖萃取物,能够有效地吸附肠病毒71型,形成保护膜、进而达到预防感染。

吴彰哲指出,肠病毒较少引起肠胃道症状,多以手口足症等为主,严重者会出现脑炎、脑膜炎、心肌炎、出血性结膜炎等并发症,因肠病毒的特性可耐酸,在进入小肠繁殖之后从粪便排出,因此称为肠病毒。

肠病毒的传染途径,大多是小朋友接触污染的器具或玩具后,不小心吃到肚子里,在肠胃道进行感染与复制,吴彰哲表示,若能有效阻隔病毒在消化道的感染,将有助预防感染肠病毒,所以,他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与分子生物试验,发现藻类多糖能有效吸附在肠病毒71型的周围,进而抑制病毒感染细胞。

小孩在食用藻类多糖后,将可在孩童的消化道吸附肠病毒71型的病毒,最终被其他的免疫细胞消灭,有效对抗疾病危害。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