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降低危险因子 远离脑中风

蔡忠芬(耕莘医院神经内科医师)

人气: 22
【字号】    
   标签: tags:

脑中风的危险因子中,颅内出血及颅内血管病变,东方人发生的比例较西方人高。分析台湾的脑中风资料,脑内出血与小动脉梗塞为国人最重要的脑中风原因,两者的致病原因均与高血压关系密切,约40%的脑中风是由高血压引起。

在心脏病的控制方面,本身有心肌梗塞、心衰竭、风湿性心脏病或装有人工瓣膜及心律不整的病人,都会增加脑中风的概率,尤其心房颤动的患者,更会增加脑中风的相对危险性5倍之多,必须选择适当的药物来预防治疗,并且预防脑中风的发生。 其次,糖尿病本身就会产生血管的病变并加速动脉硬化,控制糖尿病不仅是为了预防脑中风,也可预防许多糖尿病的后遗症。 另外,抽烟会加速动脉硬化,增加蜘蛛网膜下腔出血概率,导致脑中风。高胆固醇也会加速动脉壁上硬块产生,采取低脂饮食、运动是第一步,如效果不理想,则须使用降血脂药。

又根据研究指出,若是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大于75%,则每年产生脑中风的概率将相对的提高约10%,而何时脑中风症状会发生,则须视血管狭窄进行的速度和程度,及其他侧支血流的情形而定。 暂时性脑缺血是指突发性缺血造成的神经症状,在24小时之内即恢复正常,且不留下任何后遗症,它常常是脑中风的前兆。暂时性脑缺血主要的症状包括:单侧肢体突然无力或者感觉异常、麻木,有时会伴随口齿不清;双眼突然视野缺损或单眼突然视力模糊,约数秒到数分钟才逐渐恢复;或忽然间产生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或是复视、步履不稳的现象,更严重甚至意识不清。妥善控制各项中风危险因子,才能有效预防脑中风的发生!◇(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