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卓新论坛:定位体制财务 公营媒体发展关键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廖芸婕、洪肇隆台北9日电)卓越新闻奖基金会董事长陈世敏今天指出,国家若没有一个有品质的媒体,将是极大损失。多位媒体负责人和资深媒体人都认为,公营媒体发展,定位、体制和财务是关键。

卓越新闻奖基金会与中央通讯社共同举办第四场“卓新论坛”,上午进行“后新闻局时代广电政策”系列,由陈世敏担任主席,与谈人针对“公营”广播电台、通讯社应何去何从,展开热烈讨论。

前中央社董事长苏正平认为,应由法律层面先厘清“公营”、“国营”与“公共”媒体定义。由于立法者观念的混乱,过去在公共媒体的权力运作、董监事指派的相关立法上,无法充分体现公共媒体应有的精神。公共媒体除应彰显定位与公共性,财务问题也值得探讨。

中央社董事长黄肇松认为,组织再造后的管理者不重要,如何看待公共媒体的本质才最重要。他视法新社为通讯社中较具公共化的代表,期望中央社也朝公有、公共的体制努力,成为公共化的标竿。

公共媒体应扮演公共领域的讨论平台与独立中介的角色,黄肇松希望能提高专业方面的营收,达到自给自足的效果;此外透过法律与制度来保障新闻独立与专业,也十分重要。

中央广播电台董事长高惠宇指出,台湾媒体从政党控制解放后,一下子就跳到财团掌控环境中,压缩了公共媒体发展的空间。

她认为,在社会对国家认同的歧异下,也难以产生英国BBC这类的大媒体,公营媒体每天必须在“配合政令”、“争取受众”、“维持补助”、“发挥创意”等理念间挣扎以求生存。高惠宇以央广为例,提出网路广播或公办民营的新选项,或许能以更省钱、效率、多元的方式维持生存,继续为台湾发声。

前央广董事长郑优说,公营媒体的影响力已经明显下降,此时应该找出其独特定位,凭借专业,勤加耕耘,满足社会大众需要,才有存在的价值。

体制问题不大,真正值得探讨的是如何经由妥善程序选出最理想的董事会成员与执行长人选,并明确划分其彼此之间的权利与责任,郑优认为,确保新闻专业,不能只靠复杂的制度设计。

公共电视研究员程宗明以英国、德国、日本与加拿大为例,解析公共媒体的治理经营架构。认为若要维系公共媒体与政府施政连动,而又不误入政府干预媒体的困境,就要仰赖公开的立法程序。

法新社前驻台办事处主任杨欣欣认为,在台湾,公营传媒有其存在的必要,应确保媒体在商业竞争中,能在没有盈亏压力、不受政治干扰的情况下,持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责任。“公营媒体也不能只在国内打转,更要向国际发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