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揭灰面鵟鹰迁移之谜引国际注目

人气: 2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于倩台北报导)由台湾农委会林务局、中央研究院及台湾猛禽研究会共同合作执行“灰面鵟鹰迁移之卫星追踪计划”,系放5只灰面鵟鹰,在历时8个月的卫星追踪下,确认了完整迁移路线以及在中北韩边境或吉林长白山区附近进行繁殖,此一世界首例研究成果,获得国际研究单位邀约展示成果。

台湾林务局表示,灰面鵟鹰(Bustastur indicus),俗称灰面鹫或南路鹰,每年春、秋两季过境台湾,数量约在15,000至35,000 只之间。灰面鵟鹰为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二物种,同时也是野生动物保育法列为珍贵稀有野生动物。

灰面鵟鹰的移迁路线仅限亚洲地区东南部,夏季在亚洲东部,秋季则向南迁徙至中南半岛、菲律宾、婆罗州、苏拉威西及新几内亚渡冬,少数会在日本石垣岛渡冬,但在世界迁移鸟类研究上,对于过境台湾的灰面鵟鹰迁移路线并不清楚。

为研究此一迁移路线,由猛禽研究会理事长刘小如率领研究团队在97及98年于垦丁及八卦山为5只灰面鵟鹰装上卫星发报器,分别命名为海角1到5号。

海角1号由垦丁前往菲律宾最南端岷答那峨岛度冬后,准备北返渡海来台,却遇上东北季风阻挠,但仍强行渡海飞抵广东沿岸某小岛,然后飞抵黑龙江北边的中苏边界,最后在吉林省安顿下来。这趟由菲律宾最南至中国最北的旅途,跨越了9,000多公里。而海角2号和5号在山东穿越黄海抵达朝鲜半岛,最后于北韩境内安顿下来。海角3号和4号则分别在巴士海峡和黄海上失联。

这显示鸟类迁移过程中的危机重重,尤其在飞越大海时,是一种生存挑战。这5只肩负重任的鵟鹰命运各有不同,但都分别以坚强的生命力谱写了自身的奋斗旅程,更为台湾的鸟类学研究提供了新知。

这项研究仍持续进行中,但已知过境台湾的灰面鵟鹰并不一定来自日本,且迁移路径与时程也可能有个体上的差异。在这次历时8个月的卫星追踪下,得知灰面鵟鹰最远的迁移距离约为9,000多公里,同时也确认完整迁移路线以及在中北韩边境或吉林长白山区附近进行繁殖,此一世界首例研究成果,已经得到国外猛禽研究单位的重视,并邀请于研究结束后,将成果提供展示。

台湾林务局强调,少数几只个体的状况并不足以代表整个族群,必须持续追踪更多的个体。而由于卫星追踪研究非常昂贵,也希望能得到企业界的襄助,让这项研究能够持续获得更丰硕的成果,以提升国际学术研究地位,为台湾在鸟类迁移路线研究上,开创新的里程碑。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