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星期专访》林全︰依赖扩张性支出 不利台湾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20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欧祥义/专访》财政部日前公布今年上半年税收较预算数短征一千九百多亿元,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年,前财政部长林全认为,政府若放任财政赤字继续扩大,将造成台币贬值、通货膨胀,全民将成为共同的受害者。

林全说,执政者应采取稳健的财政措施,将政府资源优先集中于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项目,台湾是小型的经济体,太过依赖扩张性支出,以为可以挽救台湾经济于不坠,那是很危险的。

小型经济体 扩大支出效果差

问:今年上半年税收短征一千九百多亿元,这其中透露出什么讯息?

答:主要原因还是跟景气有关,不景气造成国家税收减少,也有人认为是财政部前阵子减税所导致,但我觉得财政部最近减税措施,今年会有影响的税收是遗产税及货物税,综所税扣除额延后缴纳的影响有限,减税真正的影响会在明年才显现出来,尤其是综合所得税收部分,明年减少幅度会更大。

我认为明年税收会比今年更不乐观,因为不景气造成的冲击是去年第四季才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年上半年,这波下来企业今年的获利会比去年差,上市柜公司发放的股利都比去年少,综合所得税中有很多是企业发放的员工分红或股利,营利事业所得税都是延后一年申报,所以看得出来,明年个人及企业所得税不会比今年好。

依财政部的资料来看,综所税的减幅与去年相较只有十.六%,但营所税的减幅却高达卅一%,所以明年所得税的课征更不乐观。税收短征的问题不是短期可以改善,会持续下去。

产业竞争力 应列为优先项目

问:税收短征金额如此之大,国家其他政策是否应作相对应的调整,来避免财政问题恶化?

答:政府课税的目的应是满足国家建设或公共服务支出的需要,政府支出目的若是仅为扩张性的支出,或弥补民间投资的不足,意欲透过政府支出来取代,这是凯因斯经济学的想法,但我认为台湾是小型的经济体,采取扩大内需或扩张性支出,其效果是会打折的。

原因在于凯因斯的理论在于政府支出会有五倍的乘数效果,但建构的基础必须是全数的消费对象都是国内,可是台湾购买的物品很多都是进口货,效应会流到国外去,台湾的进出口贸易依赖度在全球数一数二,甚至比日本还要高,所以台湾实施扩大政府支出的乘数效果是很低的。

日本也是同样的情形,连日本都无法藉由扩大内需来挽救经济,上次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克鲁曼来台演说,特别提到日本走出经济失落的十年,也是要靠提振出口。除非是像中国、美国这种内需市场大的国家,否则扩张性的政策相对效用都比较低。太过依赖扩张性支出,以为可以挽救台湾经济于不坠,那是很危险的。

问:以当前台湾经济与财政的处境,应采取何种财政政策较为适宜?

答:像美国这种封闭的经济体,它就可以实施保护,例如美国的汽车业就被保护了数十年,最近才因金融风暴垮掉。在一个像台湾这种小型的开放经济体,所有的产业政策都要面临国际市场竞争,若实施保护政策,经济马上会垮掉,真正对台湾有用的政策,就是检视并提升自己的产业竞争力,这才是政府应该把资金投入的部分,对提升国家或产业竞争力无助的,在财政支出优先性上应列在后面。

竞争力提升有很多面向,例如确保每项公共支出都有经过很好的成本效益评估、政府效能是否有提升。以租税而言,税制简化的程度也代表一个政府的竞争力,因为税制愈复杂,稽征的成本就愈高,这都是不利于国家竞争力。租税是所得的移转,长远而言,我认为这对国家整体而言都是重要的。

问: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主张在目前这种环境,是否有点缓不济急?

答:政府采取扩张性产业政策,表面上对经济似乎有做一些事,只是效果不明显,接下来若有财政赤字,穆迪、标准普尔马上降低你国家评等,这代表国家竞争力在衰退。其实我们看事物都是只见结果而忽略原因,假设台湾有致力改善,这些单位会期待未来会有进步,国家评比会立即反映显现出来。税制的改变与国家竞争力提升本来就不是短期的工作,应是政府长期努力的目标,冰冻三尺非1日之寒,但只要工作中断,别人马上会看得出来。

问:马政府上台以来实施多项减税措施,其合理性如何?

答:以遗产税而言,今年1月开始降成十%,上半年遗产税收是九十八亿元,去年同期是一百六十七亿元,减少了四十一%,这是最明显的减少,但遗产税过去一年税收顶多是三百亿元,对一年约一兆七千多亿元的政府整体税收影响不大,真正影响是公平性问题。所得税降低的效应还未发生,真正影响今年上半年税收严重短征的问题还是不景气,因此,明年政府税收要面临这双重打击,短征数字会更大。

问:国家财政收支差距愈来愈大,对平民百姓影响为何?

答:长期来看,今年减税就代表明年得加税,这是现实问题,这是此次穆迪、标准普尔降低台湾国家评等的原因。对一般平民而言,减税若无其他税收来填补,代表政府服务会更差,不然就是财政赤字会更严重。若政府两手一摊不管,就会通货膨胀、台币贬值、物价上升,一般消费大众就得承受这种后果,其实这就是通货膨胀税。这对所得分配不见得有利,因为愈有钱的人,在通货膨胀过程中,愈能采取保值的动作,愈是低所得者实质所得将因此降低。

所以我不预期一个政府会长期维持财政赤字,这是很难的,尤其是台湾,大家现在应思考的是政府到底会增什么税?或是减什么支出?

其实政府财政状况不好,早从一九九○年就开始恶化,接着亚洲金融风暴、九二一大地震、两千年网路科技泡沫化,都对台湾经济及政府财政造成负面冲击,最严重时一年曾有三千亿元的财政缺口,2004年时财政赤字有改善,接着三年国家税收有大幅成长,以上半年短征幅度来估计,今年问题会比公元两千年那年短征九百亿元,还要严重。

问:对于当前施政,是否有任何建议?

税改须公平 并兼顾经济发展

答:大的方向应是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尤其是稳健的收支平衡政策,我认为台湾不应该长期依赖财政赤字政策,从九○年代以来,政府负债余额不断增高,过去政府负债占国内生产毛额(GDP )的比重几乎是零,现在已将近四十%,这种情况不应再持续下去。

其次,从政府收入面来看,税制的改革应致力简化税制,包括降低稽征成本,像很多租税奖励太过复杂,应设法简化(降低税率、扩大税基 ),这是一个老药方,在改革过程中有很多零碎的事要做,但必须优先持续落实。

第三,是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像降低遗产税与赠与税,有很多人认为降低后可造成资金回流,但这牵涉到在经济效益上到底得到什么?若只是反映在股票与房地产价格上升,对投资未必有实质帮助,这只是现金流入,不是投资计划流入,这对国家并没有正面效应。所以像遗产税降低这种改革措施,它的优先性是否有这样急迫,这都是有争议的,但应该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像目前的所得税改革,我也不是完全认同,基本上必须维持一定的社会公平,同时须兼顾经济发展,举“最低税负制”来说,它对租税公平是有助的,且对经济发展伤害不明显,因此制度未完全取消租税奖励,只是减少奖励过头的部分,效用就是既可增加税收,同时能维持租税奖励所带来的经济诱因,国家得到的就比失去的多,这是应思考的方向。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