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美国人迫不及待扔弃的美德?

人气 3

【大纪元9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清怡美国洛杉矶编译报导)去年9月从华尔街刮起的金融风暴至今已经一年之久,而房市的崩溃早在2007年末就已经开始,但是现在美国及全球的经济仍未摆脱萧条,可见此次危机影响之深远。过度消费被认为是形成此次房贷泡沫的原因之一,令一贯大手大脚的美国人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

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信奉节俭》(In Cheap We Trust)正是这种反思潮流的表现。其作者劳伦‧韦伯(Lauren Weber)让美国人重温了昔日曾经节俭朴素的生活——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劳伦‧韦伯在童年时代曾过着节俭的生活。在新英格兰寒冷的冬季,她的爸爸从不会把加热器开到超过华氏50度(摄氏10度)。如果离开房间哪怕只是一会儿,爸爸也要把灯关掉。甚至一段时间里,家中的卫生纸也是定量的——这就是节俭。也许正是这种深刻于童年记忆中的经历促使劳伦完成了这本书。

追根溯源,节俭最初是英国清教徒们的重要行为规范。当节俭传入美国,本杰明‧富兰克林、汤姆斯‧杰弗逊和约翰‧亚当斯用一生的实践将节俭诠释成为普世的美德。但是现今的人们已经在空虚浮华中扭曲了节俭的涵意,甚至把它与吝啬与微贱等同起来。可是当劳伦采访了一些人后,她发现节俭的美德虽然正在逝去但并没有真正的消失殆尽。节俭只是晢时隐匿在人们的心中,终将重现。

节俭这种美德对于一个人来讲,可以净化灵魂,身心受益,但它不仅仅是这一个范畴之内的命题。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节俭这种普世的美德会深远的影响国家的经济。面对目前的经济危机,人们应该从这个道德层面上进行深刻的反思自省,而不是仅止于用经济手段解决表面的问题。

但是,韦伯认为节俭从来就不是最被人推崇的理念,她说:“我要说的是,节俭是美国人要迫不及待扔弃的美德。在工业革命之后以及二十世纪50年代信用卡开始投入使用时,的确出现这种现象。”

在当前物欲横流,经济危机的社会状态下,《信奉节俭》无疑是一本启迪心灵的好书。很多读者纷纷表示赞许,琳达(Linda Tisue)说:“节俭不是吝啬,而是需要坚守的传统。”;克莉丝汀(Christine Montfort)表示:“很喜欢这本书,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浪费和挥霍,不应该这样。”;克里斯托‧丁(Crystal Dinh)评论说:“这本书太好了。在现在的社会,很多重要的价值观都被我们丢弃了,人们变得贪婪且空虚。我们应该少去些餐厅,多在家中自己做饭,应该关掉电视,多与朋友和家人们谈心聊天。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生活。”

相信更多的人们读过劳伦的书后,都会唤起共鸣,因为那俭朴的价值观仍藏在我们记忆的深处,让我们共同回归节俭,追寻质朴。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经济萧条已引起农业危机
卑诗开学花费273元 低于全国平均310元
金融风暴教训  慎选银行理专
G20同意限制银行高层红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