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二十皮鞭了宿缘

陆文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姚广孝(1334-1418年)是明朝的资善大夫,加封太子太师。他在担任钦差大臣,抵达苏州赈灾时,苏、松、嘉、湖、杭五府,刚刚遭受了一场大水灾。据《吴江县志》载:“永乐二年五月大雨、田禾尽没……男妇壮者,相率以糠杂菱、莫、藻、荇食之。老幼入城行乞,不能得,多投于河。”

姚广孝见此惨景,非常痛心。他不顾自己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天天冒着炎炎夏日,不停地奔走于灾区各地。他督促各地官府开仓发米,帮百姓度过难关;同时,还要同地方官员,核计减免赋税。对那些清正廉明,如实报灾并认真赈济的地方官,他都给予大力表彰和坚决支持;而对一些贪官污吏,则给予严厉惩处。

此间,姚广孝曾下令将数以万计的粮食,分赈给了乡民,而自己却常常只吃随身带着的干粮。

有一天,他微服私访,独自外出,路过寒山寺,实在太累了,就坐在寺外小亭子里,吃起干粮来。恰在这时,一位姓曹的县丞,从此经过,见这个老和尚(他是和尚出身,当时穿的是僧衣。)看到自己的大轿,不但不回避,还若无其事地吃着玉米饼子,顿时大怒,即令左右衙役,将他拿下,打了二十皮鞭,投进县狱。姚广孝任其摆布,并不分辩。

第二天,吏员们发现钦差大臣姚广孝一夜未归,急急忙忙,四处寻找,才在狱中找到了他。那曹县丞得知后,吓得屁滚尿流,其他地方官,也都浑身颤抖。他们纷纷前来请罪,等候发落。姚广孝见此情势,让人拿来笔墨,在纸上写了几句话,交给了官员们。大家一看,原来是一首诗:

敕使南来坐画船。
袈裟犹带御炉烟。
无端撞上曹县尹,
二十皮鞭了宿缘。

大家这才知道:姚广孝大人大度,没有计较这件事。姚广孝对曹县丞讲:“野僧路边吃饭,碍汝何事?为官之人,不可仗势欺民,行恶多了,要遭报应的!”曹县丞叩头如捣蒜,一再表示痛改前非;其他人也都频频点头,声称要牢记钦差大臣的教诲。

(事据《明史》等)
转载 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山水画
    江苏嘉定有一位秦簪园先生,当他还是举人的时候,妻子不幸去世了,经别人说媒,续娶某女为妻。
  • 文征明(1470-1559)是明代的著名书法家、文学家,长洲(今江苏吴兴)人,“吴中四才子”之一。名重当时,学生甚多。
  • 山水画, 竹
    清代时的湖北人张大维善楷书,任工部主事。嘉庆元年,张大维参加殿试,当时权臣和珅兼管工部。和珅是个贪财妄为、利欲熏心的奸佞,他想拉拢张大维为己所用,便很有把握的张扬说:“工部今年要出状元了!”
  • 父亲马上原封不动地寄还给他,并写信来责备他说:“你还没做出多少对百姓有益的事,却要拿这个东西,来玷污我吗?”
  • 苏轼入宫任翰林学士时,一夜高后与哲宗同御便殿,宣苏轼入见。高后追忆神宗知遇,苏轼不觉悲泣,高后、哲宗与众人亦皆感泣。图为《帝鉴图说》插图。(公有领域)
    太皇太后这才说:“这是先帝(指宋英宗,此时已去世)的意思啊!先帝每次朗诵您的文章,都必然感叹:‘奇才!奇才!’只是没有来得及使用您罢了!”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保举,做了分宁县的主簿。该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审讯一次,立即弄清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你啊!”
  • 明代的徐溥,在少年求学时期,就下决心以先贤为榜样,要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 的性格,相当沉静质朴,一言一行,都不随随便便。
  • 李嗣源是五代时的后唐皇帝,被称为后唐明宗。李嗣源出身很贫苦,他当兵的时候,自己的饷银不足以养家,靠义子李从珂卖马粪维持生计。早年的艰辛生活使李嗣源对老百姓生活的艰辛,有深刻的了解。当皇帝后,李嗣源并没有忘本。他减轻赋税,停止征战,使在动乱年代颠沛流离的人民 ,稍稍得到了休息。
  • 郑母性情贤惠开明,有节操,博览文献,知书达理。每次郑善果对外处理公务,郑母总是坐在屏风后边的简易床上,静听和观察他。听到儿子分析判断合乎情理,郑母就很高兴,儿子回来后,就让他坐下,相对有说有笑。
  • 隋朝时,赵轨担任齐州别驾,刚正清廉,深受百姓拥戴。后来被召,进入朝廷任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