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被動降價 台電信業反彈共謀對策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葉代芝台北 11 日電)NCC 再降電信資費,引起業界反彈;降價可讓消費者受惠,但齊頭降價傷害產值,沒有解決產業過度集中在 3 大業者的問題,也未創造有利新進業者降低成本的條件。

電信業高獲利,去年電信 3 雄合計獲利超過新台幣 668 億元,但市場現實是,台灣電信市場飽和,隨著威寶和亞太電信等業者祭出網內免費等超殺費率,加上景氣不佳,去年電信 3 雄營收、獲利與每股稅後盈餘 (EPS),全都下滑。

中華電信即使在電信業務之外,還有資產和投資等業外收益,去年 EPS 4.51 元,創 2003 年以來新低;台灣大哥大去年 EPS 4.66 元,年減 10% ;遠傳電信去年 EPS 2.83 元,年減 8%,是自 2000 年以來首次未達 3 元。

不過,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NCC) 發言人陳正倉認為,通信業與國內競爭產業相較,獲利相對較高,有調降空間,業者應善盡社會責任,將利潤回饋給消費者。

降價,其實一直就是電信業者用來吸引消費者的手法;但被迫降價,並規定降價幅度,業者未獲充分溝通,讓過去低調、不與 NCC 正面交鋒的電信業終於打破沉默。

業者認為,電信資費調降需兼顧程序正義和產業健全發展,以免讓人有政府單位「慷他人之慨」的觀感。

中華電信董事長呂學錦、台灣大副董事長蔡明忠、遠傳董事長徐旭東和威寶董事長許勝雄等電信4巨頭也為此在上周末共商對策。

四巨頭會面後,台灣電信產業發展協會執行秘書兼發言人劉莉秋重申,業者無法接受降幅,會照原定步調,繼續提出回饋消費者的資費,但不會依照NCC的降幅。

對業者來說,資費降價是自由市場競爭必然趨勢,但由主管機關主導降價,最讓業者憂心的是經營環境政策風險升高,未來還會不會又要調降?要降多少?增加經營不確定因素。

為了3G執照,電信業除了付出百億元的費用,每年也斥資數以億元計的建設投資,現在 3G 業者全部都還在賠錢的狀態,劉莉秋指出,3G 資費卻也列在這次降價範圍中,不符合 NCC 「利潤回饋給消費者」的邏輯。

更重要的是,單純的齊頭式降價只會傷害產值,不能解決產業過度集中在 3 大業者,針對批發價的接續費價格調降,才有利新進業者降低成本,提出更便宜的資費,進而促使現有業者降價,也更符合市場自由競爭精神,真正有利產業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