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采夫:政府是包租公,我们都是租房客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月12日讯】我有一位朋友,他从不信任政府。若干年前,他的钱可以买一座大别墅,没有买,过了两年,可以买个小户型,他没有买,现在,还是那些钱,只能买个小蜗居,他买了。但他依然有信心,“不会老这样,早晚会崩盘,虽然我等不上抄底了。”

我有一个老婆,我们在东六环有一座房子,老婆上下班要丈量150华里。很早时候她就憧憬,在海淀再买一座小房子。过了些日子,她的梦想做了一下微调,“我们要在西四环买一座小房子。”去年的某天,我听到她自言自语,“我们把这个房子卖掉,当首付,能不能在石景山买一座小小的房子……”

2009年度词汇出来了,是一个“被”字。如果给2009年的中国选一个符号,一个吉祥物,我会选一座房子。中国成了一座大房子,一切激动人心的事情,都围绕这座大房子产生。有人埋头签字批地,有人为房子提供贷款,有人吆喝转让地皮,有人勇猛地拆着墙角,有人在房子上自焚,有人叮叮当当盖起房子,有人排队送钱走进房子。大房子,小房子,大人物,小人物,如一幅2009年版“中国风情画”。

在今天的中国,房子正让谁的生活过得更好?

地产商都过得不错,这年头,卖房子就像搞抢劫,被抢者还乖乖送货上门。所以潘石屹心情格外好,张欣老找邓文迪吃饭,王石卖房子世界第一,任志强说着烦人的实话。他们还顺便让一部分官员富裕了起来。

地方政府日子也好过了。六七年前有专家断定,多半中西部市级县级政府濒临破产,尤其国税地税分开以后,地方政府寅吃卯粮痛不欲生,中央政府硬着心肠“见死不救”。终于,市场经济一声炮响,送来了房地产这个新鲜事物,给了地方政府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现在在很多城市,政府财政收入一半以上来自卖地,久旱逢甘雨,终于枯木又逢春。政府腰粗了,气壮了,把市府大楼盖得像帝国大厦,搞起拆迁来也是虎虎有声。地方政府和地产商是生意伙伴,所以,市长出台为地产商卖房子,有关部门赤膊上阵给踩盘子趟路子,搞定硬茬子,也就很好理解了。

各大国有银行也红红火火。咱不懂金融,不知放宽信贷10万亿意味着什么,但看4万亿就把中国经济激得高高雄起,10万亿应该是个很凶猛的数字吧。地产商赚钱了,银行就能赚钱。但这个赚钱是眼下,从长远来看,随着政府的变脸,地产商会不会被套牢?小百姓们能不能还得起?银行会有多少坏账烂账?这些都还说不好。

在这个卖房子流水线上,中央政府七上八下不得清闲,国八条、国六条、国四条,条条通着房子。中央拿着扳手给房子拧紧或放松发条,房价低迷时,打打兴奋剂,房价威猛了,再给败败火。要保持房价硬中有软,既坚挺又持久,这需要中央政府的裁判艺术。裁判是不收钱的,但国有银行是它亲儿子,大型国企也是亲儿子,儿子们正在拚命搞钱,钱也进了老子的腰包,老子没有理由一味阻拦吧。所谓调控和遏制,也是为了不竭泽而渔,中央政府懂得养鱼,境界不高的地方政府才拚命钓鱼。

那么老百姓的生活呢?谁过谁知道。

把卖房子流水线摸清楚了,知道了百姓口袋里钞票的流向,我们也就明白了一些事情,比如拆迁,比如自焚。这次教授们为《城市拆迁管理条例》集体上书,老百姓含泪请愿,就等政府来个大快人心,谁知人家这回特低调,会开来开去,就是扭捏着不愿出头。何也?钱也!

对于新一年的房地产市场,我完全提不出任何预见,但我相信,政府再打压,也不愿意眼看着房子硬着陆,那样大家都会摔得很痛。无论从“稳健”转为“积极”,“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它一定会维稳。维稳是门艺术,经济稳了是关键。

不管怎么说吧,反正我们住的是政府的房子,说拆就拆,你还真不敢说那房子是你的。从这一点来看,买了房子的,和住政府廉租房的没甚本质区别,大家都是房客,政府的角色是“包租公”。这几天,广州市政府正为廉租房的事征求意见,他们列出了29种要扣分的不文明行为,包括随地吐口香糖、乱丢垃圾、乱停自行车等,如廉租房住户两年内累计被扣分超过20分,政府就收回廉租房。嗯,这个“包租公”有点黄世仁。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共监控延伸香港 港人拒绝
致学生:那些告诉你必须“敬畏学校”“敬畏老师”的人,都坏到了骨子里
厨房深处:一所私立学校的大江大河
一个包工头给海南高院副院长的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