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找到自己了沒?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專任主治醫師 鐘國軒醫師

人氣: 131
【字號】    
   標籤: tags:

媽媽陪著小可(化名)從急診來到我的診間,頭低低的她,左手掛著三角巾。

一百六十幾公分,三十多公斤的她,看起來卻沒有真正的她那麼瘦,因為十分骨感的十八歲少女,有著略顯豐潤的雙頰。

此外,或許因為體內脂肪量不足,經期的規律性有受到影響。

小可的功課還不錯,但長期有人際關係的困難,她告訴我:「我要想盡辦法維持這樣的身材,因為一胖起來,整個臉就腫起來,很多同學都這麼說。我不喜歡我腫腫的臉。」

為了維持她的身材,催吐行為已與她共存了一段時間。

她前一晚用刀子割斷了自己左手的肌腱。

那一晚她發現沒有人喜歡她,包括家人、同學、朋友。「我很在意他們怎麼看我…」小可越說越有氣無力,似乎她的生命,是建構在別人對她的評價上。

可以想像,在青少年這個尋求同儕認同的歲月,自我認同的困難會讓她有多麼的不開心。後來,她和家人一起決定暫時休學。

她是個「瘦癮症」的患者,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厭食症」。

這類疾病並不是食慾的問題而不想吃東西,而是一種自我認同的障礙:除了想辦法維持看似「佼好」的身材,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他們用身材來決定自己的價值。

這些病患除了找不到自己以外,常常合併憂鬱的情緒,甚至併發自殺的危險。

小可在門診接受藥物以及心理治療,已經可以有一段時間沒有催吐行為,也慢慢在拼湊殘破的自我。

最近,體重漸漸的恢復,身體心理也往健康的方向前進。朋友似乎有注意到她的臉又腫起來,關於這點,她雖然仍會在意,但程度上顯得較能接受自己。

人們常常從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來認識自己,潛移默化地建構一部分的自我概念。

當這些評價有著否定意味的時候,往往讓人也同時否定了自己。這些迷失了的自我可能以各式各樣的痛苦呈現出來,有的是厭食症,有的是憂鬱症,有的是自殺的衝動或行為。

「找到自己了沒?」這是我在治療小可時一直思索的問題,因為追尋自我不是件輕鬆的的功課,但是如果開始發現這個問題,進而願意勇敢地去處理它,相信這趟自我追尋之旅必定不會白走一遭。@

摘編自 《大腦與心靈的對話http://blog.yam.com/ch2006ung》鐘國軒醫師 提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