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尺

一純
font print 人氣: 25
【字號】    
   標籤: tags:

世間流傳著這樣一個非常經典的笑話:父子二人騎著一頭毛驢在街上走過,路人指責說:「這父子倆真心狠,看把那毛驢累得直喘氣。」於是父親下來,讓兒子騎在驢背上,又有路人指責說:「瞧這兒子多不孝,讓父親牽驢自己卻騎驢。」於是兒子下來讓父親騎上,又有路人指責說:「瞧這父親多殘忍,讓一個孩子牽驢。」於是父親下來,父子同時牽驢走,心想:這回沒人指責了吧!可是,走了一段又有路人指責說:「瞧這父子倆多傻啊!守著一頭毛驢誰也不騎,太蠢了!」

怎樣做對,怎樣做錯,人們只會搖頭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無謂計較而矣。

然而,假如這件事讓修煉人看見,卻會是另一番和和滿滿的情景。因為修煉人是修「善」的,要時時處處心懷慈悲、心盈善念,於是心變了,看世界的眼光自然就不同。無論以上哪種情況,修煉人都會把善意的觀察溶在話語中的——當看到父子二人同騎驢背時,他會說:「這驢真是任勞任怨啊!身負重荷仍在向前走,為主人盡職!」當看到兒子騎驢、父親牽驢時,他會說:「這父親真慈愛!寧願自己走著,也不願騎驢求安逸。」當看到父親騎驢、兒子牽驢時,他會說:「這孩子真懂事!從小就知道敬孝長輩,自己吃苦,為人著想。」當看到父子二人同時牽驢走時,他會說:「這父子倆真仁慈!生怕毛驢被累著,自己行腳。」

同樣的事情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是因為路人心中缺乏善念,總是在看事情或別人不好的一面,卻很難發現對方善的一面。而修煉人因為心中總是慈悲為善,總能用慧眼用善心發現對方善的好的一面,所以得出的結論截然不同,世界和生活的圖景也會截然不同。

善者心中自有善尺衡量,萬事萬物在他眼中都是跳動的詩,都是美麗的景,都是繁榮的春。惡者心中自有惡尺衡量,即使多麼美好的東西在他眼裏也是怨氣載道,橫挑鼻子豎挑眼。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善者自善,惡者自惡。願我們人人心中都有一把善尺,衡量真正的好與壞、善與惡、清與濁、真與假。

──轉載自明心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那一刻,離一個王朝的垮台已近在咫尺,社會到處潛伏著深層的危機,朝廷不知,官員不知,一般民眾也不知,表面上整個社會仍是一派祥和,因此,這場前所未有的博覽會也沒有特別森嚴的戒備,沒有如臨大敵的檢查。
  • (shown)「琴、棋、書、畫」四藝因其清、和、淡、雅的風格,寄寓了文人凌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既為修身養德,亦為經世濟用,造詣深者都有著相當高的道德境界。
  • 婚姻是一條只許向前不容後退的不歸路。中途放棄,人生就不美麗。我發動了引擎,壓抑着心裏的怒氣、怨氣,還不免又嘀咕着:家,真的是人生最大的修行場;婚前的甜甜蜜蜜,怎麽婚後被攪得撲朔迷離?我很努力地試著去囘想過去的甜蜜時光。卻發現,已不再新鮮,我們已是老夫老妻。
  • 我們不和其他國家的老人比,但就我們中國來說,尊敬長者應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美德。老有所養、有所安、有所樂應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尺。那我們就看一看大陸與台灣兩岸的老人的生活有何不同。
  • 北宋范寬《谿山行旅圖》不僅被譽為中國山水畫裡最高的一座山,外國人想瞭解中國山水畫時,一定不能不提到它。看過這幅畫的人幾乎全是「一見難忘」,許多人好奇,許多人感動……,這幅畫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力量?本文就將試著解讀在這幅「其實很數學」的畫中,到底蘊藏了哪些秘密。
  • 無人喝采時的落寞,無人牽掛時的寂聊,你我是否也曾有過?當我們冷的時候,我們想到 的是火爐或者棉被或者很厚很厚的衣裳,我們是否想過,也許是親人也許是朋友也許只是陌生人,一個溫柔的眼神,一次簡單而真誠的注視,也可以用來取暖。 
  • (shown)老和尚走了以後,小沙彌一邊燒著火、添著柴,一邊聞著人參撲鼻的香味兒,喉嚨發癢、垂涎三尺,最後忍不住掀開鍋蓋偷吃了一口。不吃猶可,這一吃.......................
  • 當我第一次去臺灣時,最大的感受就像「回到了家」。由於政治迫害,那時我已經十多年沒回大陸了,突然一下看到那麼多熟悉的街景、親切的笑容,特別是那「同宗、同源」的文化氛圍,剎那間,我彷彿回到了故鄉。
  • (shown)人們從古典詩詞意象鮮明的象徵性中,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審美理想、歷史和道德的責任感、尋找精神家園和心靈的歸宿,達到了「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審美藝術效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