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有教無類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56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子曰:「有教無類(1)。」(《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註釋】
(1)類:區分族類,例如貴賤貧富等。

【語譯】
孔子說:「我施教的對象,沒有貴賤貧富等的分別。」

【研析】

孔子「有教無類」的原則,打破「學在官府」的壟斷局面,適應「士」階層興起、文化學術下移的歷史潮流。他認為人的品行可以透過教育學習而改變,凡是願意來學的,不問家世身份,不分貴賤賢愚,也不分族類,不分老少,一律施教。孔子十五歲立志向學,三十歲開始在杏壇收徒講學,一生曾教導過三千多人,不但教平民、女孩子,廝僕也都教過,也有出身窮困的弟子,如子路、仲弓、原憲等,也有貴族弟子,如孟懿子、南宮敬叔等。

孔子將禮樂教化向所有人敞開,配合「因材施教」等教學原則,學有專精的有孔門四科十哲、七十二賢人,開中國古代私學、平民教育的先河,也奠定了中國傳統教育的基本思想,但他認為自己只不過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而已。

孔子雖然沒能廣泛實現小康、大同的政治理想,但也實現了「有教無類」的原則,沒有分別心,只要對方願意,就無私無我利他。這樣的心性修養,體現的是寬容大度、真心為別人好、默默犧牲奉獻、無怨無悔,這讓人想起天地無私,默默無言,生養萬物,卻是人們不可或缺的。我們對天地、對君子那崇高的精神,「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的德行,能不敬重嗎?

【延伸思考】

1、「有教無類」雖然表現在教育領域,但這種心性修養,如果表現在其它方面,也能締造不同凡響的輝煌。不平凡的心性修養,表現出來的言論、功績或德行,都能成為人們參照的典範,古人講:「立德、立功、立言」,還是最看重道德修養,那是能成就好事、利益他人的根本。所以你認為孔子為何能做到「有教無類」,而且成為後人的典範呢?它最主要是要教導人們什麼?

2、無分別心,一視同仁,依照適當的方式善待所有人,是一種高尚的境界,但是一般人無法體會這種狀態,還容易誤解,甚至以為是不倫不類了。例如:人和動物是不同種類,無分別心,是合乎道德、宇宙原理的,而愛自己的寵物和人一樣對待,是違反道德、宇宙原理的,那不是無分別心的表現。又例如:夫婦有別是人倫,我們能用一樣的方式對待男人和女人嗎?這算是無分別心嗎?所以你認為無分別心、「有教無類」的真正意思是什麼?

【閱讀資料】

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

「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出自於《周易》。《周易》記述天地、陰陽、宇宙、社會和人生規律,被儒家奉為「群經之首」。

在儒家看來,天地的精神主要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是君子應該學習和具備的精神、德行,君子之所以能像天地無私,造福人民,成就好事,就是因為君子能「天人合一」,道德修養能傚法天地,甚至與天地齊高,與天地合一的水平,這樣的道德水平,心性修養的境界,怎麼會對人分別對待呢?就因為無私、無分別心,所以君子能寬容大度,能成其大。

乾卦的「像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即健,它是天德,其性質是陽、剛、動;乾卦表明了天創造萬物的必然性,是決定世上一切的命運。可見,這裡「自強不息」的含義就是對生命的體會,表示人要有堅強的意志,堅韌不屈的精神。

坤卦的「像辭」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即順,它是地德,其性質是陰、柔、靜。坤卦表明了大地是資生萬物的載體,以無限寬廣的胸懷和無比肥沃的土壤養育了世間的一切。表示人要有寬容、博大的胸懷。

《周易》的「三才」觀,在天、地、人三者的關係中,人是天地造化的傑作,天生人,地養人。相對於天地而言,人在形體上何其渺小。但是,人可以取法天地的精神。

我曾經從「我」出發,站在一般人的思想境界中,來研究《周易》。我對「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的理解,那時很膚淺,很膚淺,所以做事情,只想著盡量不求人,要「自強」,所以,我給人的印象是清高,個性強,爭強好勝。我也知道對人要寬容,心胸要寬闊,不要斤斤計較小事情。但是,如果對方對自己評價不公,有時也就忍不住,會指責對方。

《周易》告訴了我們人類,天生人,地養人,天地有生養萬物之功。相對於天地而言,人的形體何其渺小,人的生命何其脆弱,人的壽命何其短暫。我們人類生長在天地之間,天地生養了萬物,也是為了我們人類的生存,我們人類要信神,要敬天地,常人中說的一句話:「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這是最基本的。就算人類不懂得「天人合一」,傚法天地的道德,修養自己,人類也要尊重自然,愛護自然,自然和諧的生活在地球之中,這樣人類才可能有美好的未來。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孔子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不辭辛勞的周遊列國。這一年,他正準備到楚國去,卻在陳國和蔡國的邊境,被兩國的軍隊包圍了七天。在荒郊野外,糧食耗盡了。
  • 蔣慧云的小書包
    這詩是王維的一次美好的夜遊經驗,我們一起來領略詩人的那個夜晚。然而,如果那晚我們跟著王維一起去夜遊的話,也能有一樣的經歷嗎?
  • 蔣慧云的小書包
    「砰砰砰!砰砰砰!」有人把曾家的大門敲的又急又猛。曾母一邊說:「來了,是誰呀?」一邊起身開門。可門都還沒開呢,門外的人就上氣不接下氣的說:「老太太,我是鄰居張三啊。我剛才,在外頭聽說了,您的兒子,曾參殺人啦!」
  • 闊少爺帶著馬鞭,得意洋洋的走了。他騎著馬,不時就揮揮馬鞭,還一邊對人炫耀:「我這根馬鞭哪,值五萬塊呢!」
  • 狙公愛養猴子,他跟猴子商量後,把早上吃三升,晚上吃四升橡實,改成早上吃四升,晚上吃三升橡實。可是,早上吃四升跟三升真的沒有不一樣嗎?
  • 楊布差點就真的打狗了,幸好他的哥哥阻止了他。楊布的哥哥是怎麼讓生氣的楊布能夠冷靜下來?他的方法真的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 顏闔說:「馬再好,它的力氣也總有個限度。我看東野稷駕的那匹馬力氣已經耗盡,可是他還要讓馬拚命地跑。像這樣蠻幹,馬不累垮、馬車不翻車才怪呢。」
  • 小皇帝孫亮好聰明啊,雖然他年紀小,可是他沒有受人的影響,著急的就下判斷,冤枉盡職的官員。他能夠自己思考,找出證據,把壞人給治罪了。
  • 因此當時的人們人人皆知陰陽五行的道理。這裡開篇講天地萬物的來歷,為的就是具體向孩子們闡述陰陽五行與三才這些人直接看到的,與人生活息息相關的、最基本的天地人文的知識。讓人不要忘記自己受命於天的來源和使命。
  • 美國教育部長貝茨·德沃斯(Betsy DeVos)最喜歡的兒童繪本是《喔,你將去的地方》,她在訪問公立學校時,經常為學生朗讀這本書。這本簡單的畫冊中,包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