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靠人脈 建立人脈勿觸六大禁忌

人氣 83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2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欣怡編譯報導)「利用人脈關係(network)才容易找到工作!」這是我們求職時最常聽到的忠告。但是並非每個人都擁有人脈關係,而且建立人脈的方法運用不當反而弊多於利。新聞網站msnbc.com登載,多位經常解決人脈關係問題的人力資源專家提出六項建立人脈關係的禁忌。專家最討厭有些求職者,找到工作後連一句謝謝都不說。

人們常誤認為,運用人脈關係就是不斷騷擾對方,直到他們應允提供工作機會。然而威逼社交網站上的聯絡人(connections)幫你找工作,無法讓你得到太多好處。人脈關係網絡是一個互助的機制,關鍵在於「交流」。

人力資源顧問瑞恩(Liz Ryan)指出,建立人脈關係時最失禮的是,未經同意便自吹自擂一番,應該等候對方提問時再詳細介紹自己。求職者除了提及自己的職涯需求,更要確認人脈聯絡人的需求;而人脈聯絡人則須提問並傾聽求職者的回答,才能提供協助。

以下是求職者在尋求人脈聯絡人協助時應避免的6項禁忌:

切勿忘恩負義

千萬別把人脈聯絡人的幫助視為理所當然。職業顧問公司OI Partners執行董事崗亭(Mary Ann Gontin)很討厭那些從不說謝謝的人,她提供了時間、知識、資訊以及聯絡人訊息,但求職者卻不打通電話或寫封信來表達謝意。有些人接受幫助之後就銷聲匿跡,幾年之後突然又出現,唐突地要求協助找工作。在職業顧問專業領域中,多數人都很樂意提供協助,但也希望自己付出的才能與時間能受到認可與感激。

切勿博取同情

OI Partner執行董事柯藍(Joe Kran)認為,博取同情絕非明智的求職方式。別把悲觀、沮喪一股腦地向人脈聯絡人傾訴,或在臉書上大吐苦水。人們並非不同情你,但是如果你一直抱怨目前的負債狀況或繳不出的房貸,只會讓人力資源顧問擔心你的精神包袱太沉重,無法適任工作。專家建議求職者應簡潔明瞭地說,「目前我正積極尋找科技公司的專業職位,這六家是我最想進入的科技公司,您能幫我引薦任何一家公司嗎?」

切勿緊迫盯人

當然必須盡力才能獲得工作,但不表示可以在公開場合、辦公室或網路上埋伏等待聯絡人。職業顧問網站SwarmJobs創辦人莫瑞(Matt Murray)說,「千萬別在午餐時間打擾我!」同時也有人在Twitter網站上,公開請求其他用戶提供履歷表,或請求推薦並聯結到其認識的聯絡人。為了避開攪擾,莫瑞在LinkedIn社交網站隱藏自己的聯絡人清單,然而還是有人假借社交媒體向他傳送公共信息,企圖讓莫瑞的聯絡人看見,可藉機找工作。

切勿忽視專業精神

求職者與人脈聯絡人的對談應歸屬企業溝通形式的範疇,要注重文法與拼字的正確性。人力資源招聘公司HRworks總裁克特.朗不喜歡求職者使用不完整、難以辨別的句子,不正確的標點符號以及隨意使用大寫字母,不專業的用詞不適用於求職時的人際溝通。運用人脈關係時的人際互動,雖然不像應徵工作的面談那麼正式,但不表示可以不顧及專業精神。

切勿腳踏兩條船

並非所有人都是潛在的人脈來源,因此建立人脈時每次只和一個人聯繫,而非同時與100個人聯繫。人力資源顧問瑞恩認為,將群發郵件(mass mailing)偽裝成一對一的私人信件是不道德的,只會徹底破壞人脈網絡。作家辛格解釋,社交媒體如LinkedIn不同於電話簿,不是有電話號碼,就能打給任何人尋求幫助,必須逐一建立深入的關係,將陌生的聯絡人轉變成有意義的人脈,而不是讓對方感覺只是一長串聯絡人名單之一。

切勿欺瞞矇騙

聯繫你想謀職的公司進行職業資訊訪談,也可建立人脈關係。面對面與人事經理或實際任職員工訪談,不要過於強調想謀求特定工作的意圖,反而應表現出誠意,詢問有關工作內容、前途展望、所需技能、性向配合等整體資訊。如此不僅能為求職者提供機會,也可釐清何種工作、公司或產業最適合自己。職場顧問蘭吉路德(Steve Langerud)表示,職業資訊訪談對企業與求職者都有正面助益,然而現在道德下滑,人們有時只想矇騙,使得訪談內容變成令人厭煩和沮喪的對談。

總而言之,建立人脈重在禮節與真誠。

相關新聞
網站求職  當心個人信息被盜
創業求職 雙語亞太裔有優勢
徵才博覽會綠色能源產業最獲求職者青睞
職業輔導中心 華人求職創業多利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