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德國成功推能源稅 台環署長:台灣應該跟進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月9日訊】(大紀元記者鄭亦宸台灣台北報導)德國於再生能源發展與政策的成功聞名全球,環保署邀請兩位德國再生能源專家來台分享綠能經驗,為台灣能源危機與能源稅給予實質建議,讓環保署長沈世宏與能源局副局長王運銘大感能源稅的可行性。

本(9)日在「從再生能源發展看台灣邁向低碳社會契機」研討會上,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致詞時表示,目前全球都處於氣候暖化、能源危機,台灣也必須勇敢面對這「不願面對的真相」。他也指出台灣目前每人年平均碳排放量為12公噸,為世界平均值的3倍,再生能源的使用率只有5%,在節能減碳甚至能源四法的推動上應該多借鑑國外。

環保署長沈世宏則表示,徹底了解德國經驗後才知道,德國能源稅施行成功,是因為隨電徵收的能源稅,最後還是投入國內再生能源的發展中,加上饋網電價機制,較高的電費但民眾也得到較多的回饋,加上政府的公平穩定政策,銀行也願意借貸投資再生能源,最後歸為良性循環。

德國再生能源法案之父、國際原能部門執行主管奧須曼(Volker Oschmann)演講說明,德國也同樣面對氣候變遷、能源倚賴進口與高油價的危機,但德政府訂定目標,明定每年溫室氣體的減排率與再生能源使用率,效果最明顯為再生能源發電成長四倍。

除了達到使用再生能源與溫室氣體減排外,奧須曼還說,德國再生能源商機蓬勃,由於政府以「紅蘿蔔與棍棒」理論刺激產業,也就是先以「紅蘿蔔」補助研發和放寬政策,另一方以「棍棒」規定再生能源使用率,使得消費市場打開、產業投入、增加就業。

柏林環境政策研究中心政策顧問雅各(David Jacob)也分享饋網電價(Feed in Tarrif)在德國施行的經驗,他指出,饋網電價是根據個別再生能源技術發電成本做計算的依據,最好涵蓋所有再生能源技術才能達到電網連結收費模式。而且市場越成熟、成本越低、饋網電價也逐年減少,也能避免技術成熟的生產者獲取暴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