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17世紀台灣船 台南市重新打造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市22日電)大航海時代,西方列強往東方探險殖民期間,中國沿海也有一支武裝船隊,勢力直抵麻六甲海峽,和西方列強抗衡,當時的船艦就是商戰兩用的「台灣船」。

台南市政府傾全力打造明鄭時期台灣船,以1:1 比例完全復原,讓台灣船不再只限於想像,國家地理頻道更全程錄下台灣船的打造過程。

台灣船的打造,對現代人來說,有助於了解17世紀的明鄭武力,想像鄭成功如何渡海攻台,最重要的歷史意義,則是當時主權的宣示。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通曉荷蘭語、西班牙語、日文及中文,也曾擔任荷蘭人盤據澎湖時的翻譯官;鄭芝龍後來收編大海盜李旦的船隊,勢力雄大。

國立成功大學公共事務研究中心考證,鄭芝龍投降清朝前,勢力直達麻六甲海峽,得以和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列強抗衡,明朝封官後,鄭芝龍「亦商亦盜亦官」。

明鄭的台灣船到底在那裡打造的,台南市政府直言「沒有史料記載」,台灣船的打造,全憑日本平戶市松浦博物館收藏清朝康熙年間的圖形考證。

一手推動台灣船考證及興建的前市府文化觀光處長、現任文建會第3處長的許耿修表示,平戶市是日本鎖國時期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荷蘭及歐洲船艦被稱為「蘭船」,中國船艦稱為「唐船」,鄭成功的船艦則被稱為「台灣船」,取自台灣西拉雅族「大原」的諧音,荷蘭語稱為「戎克船」 (Junk)。

以台灣船為主力的鄭芝龍,將基地設在中國大陸福建省南安地區的石井,相傳當時出海貿易或捕魚的船隻,只要向鄭芝龍購買鄭氏船隊的旗子插在船上,就能確保海上安全,通行無礙。

歷史學家考證,曾有2艘商船,向鄭芝龍購買旗子後航向麻六甲海峽,卻遭到劫殺,鄭芝龍要求當時駐紮巴達維亞(印尼雅加達)的東印度公司查出元兇及賠償,但東印度公司不理會,宣稱查無兇手。

事隔2年,鄭芝龍下達最後通牒,指稱事件元兇就是東印度公司,下令所有中國沿海港口商家不得和東印度公司交易,讓東印度公司動彈不得,東印度公司最後只好賠錢了事。

後來鄭成功得以崛起,打敗荷蘭人,進佔台灣,實際上和鄭芝龍留下的根基有很大的關係,台灣船負責運送兵源,從中國送達的戰力,圍攻孤立無援的荷蘭守軍,荷蘭駐台末代總督揆一無可奈何,只好撤守離台。

在安平港區台灣船建造基地上,看著牆上各國早年的復原古船圖形,再看到台灣船的模樣,彷佛有種時空交錯的感覺,台灣船真的建造出來了,明年4月首航鄭成功出生地的日本平戶市時,台灣船已不再是幻想,而是真實的存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