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金融機構跨業 台學者:綜效待觀察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程韻璇台北24日電)台灣金融業跨業經營成為常態,本週又有國票金宣布跨足壽險,不過學者指出,由於不同經營模式有不同文化,整合效果不如預期,近年來也有反對聲音指出,銀行和保險業應該分開經營。

國內15家金控公司旗下已有壽險公司的,包括國泰金控、新光金控、富邦金控、第一金控和台灣金控,國票金控本週宣布併購大都會人壽台灣子公司,合作金庫和法國巴黎保險合資成立的合庫人壽也正式成立。

政大金融系教授朱浩民表示,從金控角度來看,旗下子公司財務情況和獲利都會反映在金控獲利,當前保險業經營環境差,使得以保險業為主的金控過去幾年獲利都不是很好。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也指出,保險業現在有很多隱藏問題,真正的虧損都還沒有浮到水面上,帳面上看起來雖很漂亮,但按照規矩來可能會出現虧損。

朱浩民指出,2002年起花旗開始陸續分拆旗下旅行者集團的保險業務獨立經營,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在看到花旗銀行的例子後,也曾考慮將銀行、保險分開。

他說,以前金融業吹起跨業經營整併風,是希望能夠藉由跨業互相支援,讓效益變大,但這幾年下來,整合效果沒有很明顯,使外界開始省思不同模式不同文化是不是可以發揮綜效。

他分析,國票金併購大都會人壽,國票金屬於小規模金控,旗下又沒有銀行,併購大都會,把規模做大,別人想要併購它也比較困難,不過成效有待觀察,之前富邦金併購安泰人壽,由於富邦金原本就有經營保險,因此需要的調整時間較少,而國票金完全沒有經營保險的經驗,可能會需要更多調整時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