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堂課 激發動機

經理人的二十四堂必修課(1)

凱特.威廉斯(Kate Williams)、包柏.強森(Bob Johnson)

人氣 4
標籤:


我們可以把動機界定成:人們會因為它而想去做你要他們做的事情。經理人顯然必須激起人們的工作動機,因為他得借助這些人的手來實現成果。為了成功,經理人必須:

● 清楚知道自己想要實現什麼成果。

● 確保員工瞭解別人對他們的期望是什麼。

● 檢查工作是否正確完成,有否準時交件。

管理本來是很直截了當的作為,直到最近才起了變化。以前經理人的工作只是:決定工作的內容和方法。要拿出成果,只需要:

● 下達指令。

● 要求這些事情做到令人滿意。

一直到1970年代,經理人的工作還是局限在下達指令上,員工則負責完成交辦的任務。以前,管理階層底下的員工必須完全遵照上級的指示辦事,因為他們:

● 沒有權力。

● 沒有選擇。

現在的情況改觀了。今天的員工受到眾多就業法規的保護,還有工會幫他出頭。一般輿論也先入為主地認定雇主必須好好照顧員工。員工擁有更多受訓和進修的機會。一般而言,身為某某專業的箇中好手,工作機會自然會送上門來;大家也開始認為換工作和升官加薪是理所當然的。

我們終於承認員工很重要,必須重視他們的貢獻,並給予公平的對待。而激發員工鬥志之所以變得重要,部分原因是因為工作環境起了變化。此外,「知識工作者」的數量大增也是重要關鍵。

會出現這個說法,是因為以前那些非技術性的工作(只要依照管理階層所設計的例行模式來作業)已經全部自動化了。越來越多的員工因為具備敏捷的思考和自我決策能力受到重用。

組織開始裁撤層層的管理節制,基層員工終於有更多機會去負責以前經理人才能負責的工作,向下授權的情況比比皆是。只有具備熱忱、技術和知識的人才能做出有效的決策和承擔更多的責任。

動機的基本原理

我們會利用第6堂課來說明動機理論,它們全都根據兩個假設:

● 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

● 找出人們真正在乎的事情,並據此完成工作架構。

個案研究

葛妮絲是位很聰明的年輕女性,她喜歡和人們一起工作。她覺得學校生活太無聊,還沒畢業就提前離校;現在,她在某家房地產仲介分店裡工作。這家分店前面有櫃台(專門和顧客打交道),後面有辦公室(負責行政管理)。

今天是葛妮絲第一天上班,面對這份新的工作,她有點不知所措。身為分店經理的你,要如何帶領她熟悉這份工作?不會澆熄她的工作熱忱,甚至提升她的工作熱忱?

我們可以想像得到,葛妮絲的感受可能是:

● 沒有安全感。

● 自覺沒有本領。

● 很怕受到傷害。

● 處在格格不入的環境。

● 四周都是陌生人。

如果你是她的經理,你可能會決定先讓她做櫃台的工作,以便充分發揮她的人際技巧。然而為了確保櫃台作業順利,不會出現一知半解的情形,她必須先瞭解:

● 產品特色。

● 系統運作。

● 文書作業。

這表示她在正式上班前,必須先接受新生訓練,建立自信。此外,因為她是這家分店的新人,誰都不認識,所以最好先給她機會去認識同事,不能光只說聲「嗨」,而是要實際熟悉每位同事。

我們還沒談到薪水或升遷的問題,這是因為我們假設,如果薪水不好,葛妮絲不會接受這份工作。在這當下,她在乎的應該是通過工作上的考驗,而不是有沒有機會升遷。這件個案提出幾點和動機有關的因素:

● 安全感。

● 和同事之間的關係。

● 訓練。

● 對工作的信心。● 薪水。

● 升遷。

每個人多少都會在乎這些因素,但對每個因素的在乎程度卻隨著個人事業生涯的不同階段而有變化。你會在後面的動機理論裡不斷看到它們的蹤跡。但最大的竅門還是在於:你必須掌握當事人在某個時間點上,最在乎的是什麼。@(待續)

摘編自 《管理在管什麼:管人.管作業.管資訊.管資源(新版)》 臉譜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葛羅斯:振興案退場 恐重創市場
公司總裁:從沒看過這樣的演出
調查:亞洲總經理人才不足 
基金經理人調查 風險意識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