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孝服、挽面老藝師 拍2紀錄片爆紅

人氣: 4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4月2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蔡孟尚/專題報導

2部社區紀錄片,捧紅一個69歲女主角!新竹縣竹東鎮東華社區發展協會拍攝的《生命禮儀—傳統孝服內涵》、《街坊挽臉再造美麗》2片,3月受邀在新竹市影像博物館播放,片中傳承手工製作孝服及挽臉手藝的主角馮竹妹因為高曝光率,成了地方知名人物。


馮竹妹在紀錄片中示範喪禮孝服製作。(自由時報記者蔡孟尚翻攝自紀錄片 )

「我們只是想交出社區影像紀錄培力課程的受訓成果,沒想到一口氣有2片入選竹市影博館的社區紀錄片觀摩專題展,我們也很意外!」東華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黃明珠說,當時做這2部紀錄片,一來是「交作業」,再來是想為地方留下真正難得的文化資產,才會請馮竹妹入鏡。

馮竹妹製作喪禮孝服約30年,挽臉也做了30多年,這兩項她做了大半輩子的工作,因為有機器大量製作的現成品和其他美容保養技術可取代,現在會的人越來越少了,但她覺得工作的文化內涵如果保存下來,對後代子孫來說很有意義,所以勇敢當起女主角,沒想到影片參展後,竟有電視台來採訪她。


馮竹妹在紀錄片中示範可能失傳的挽臉美容技藝。(自由時報記者蔡孟尚翻攝自紀錄片 )


馮竹妹在紀錄片中示範當年把絲線綁在門窗上練習挽臉技巧。(自由時報記者蔡孟尚翻攝自紀錄片 )

黃明珠為了拍好這2部片,不但找教職退休的老公利正銘來當導演兼掌鏡,還找來好友林秀美做場記,3個人上了幾堂影像拍攝、剪輯的課程後,土法煉鋼拿家用數位攝影機上陣拍片。

「技巧好壞不論,但內容真的很讓人感動!」新竹縣文化局長曾煥鵬說,3月在竹市影像博物館舉辦的紀錄片專題展,共有9縣市60片參展,東華社區一口氣有3部片參展,其中2部都是請馮竹妹當主角,片中記錄的是有可能會失傳的孝服文化和挽臉手藝,光文化傳承部分就很有意義。

東華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戴興雲說,位於竹東鎮傳統市區裡的東華社區是「老街路」,值得發掘的人文內涵很多,這次團隊初試啼聲就有這麼好的表現,2片為地方文化做了很好的行銷,會鼓勵他們再接再厲拍下去,拍出類似《一頁台北》的好片,讓全世界都認識竹東鎮東華社區這個小地方。


東華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戴興雲對社區紀錄片交出亮麗成果,覺得相當欣慰。(自由時報記者蔡孟尚攝 )

6旬導演 從門外漢到獲選

自由時報記者蔡孟尚/專訪

「我們是菜鳥,拍紀錄片只靠一股衝動的精神!」教職退休的利正銘為學拍紀錄片,先改當學生去上影像紀錄課程,實際操作剪輯時廢寢忘食,61歲的他還因此火氣大到長出青春痘。

太太黃明珠是東華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利正銘「婦唱夫隨」跟著去參加社區影像紀錄培力課程,沒想到拍出興趣來,一口氣就拍了3部社區紀錄片,且處女作就獲選展出。

兩人的好友林秀美也被拉來幫忙,拿小巧的數位相機在旁當場記;黃明珠說,要交出作品的時間很趕,最後幾天他們熬夜剪片子、做成果報告,說不辛苦是騙人的,不過能透過影像紀錄把社區文化傳承下去,還打響社區知名度,且從觀眾臉上看出他們對紀錄片的肯定,這就值得了。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