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工作市場抬頭 畢業新生如何闖

人氣: 3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珍、徐竹思紐約報道)最近美國的失業率降低了,就業市場兆頭好轉,不過對於將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就業市場並不樂觀。

自2007年12月經濟衰退以來,美國已經失去了840萬個就業機會。不過,最近無論是調查結果還是實際的就業市場情況,都表明雇主們對經濟復甦充滿信心,他們已做好了重新發展的準備。網上招聘廣告增多、臨時工受聘人員增加,都清楚地表明穩定的就業市場即將出現,長期就業機會也將增多。

4月份在曼哈頓賈維斯中心(Javits Convention Center)的幾個工作展覽上,人頭攢動的找工者多為今年將畢業生,他們均表示自己對能找到一份較稱心工作的壓力仍很大。一些參與展覽的雇主們也多表示,他們希望招聘到有經驗的成熟員工,並非剛畢業的新鮮人。


4月曼哈頓賈維斯中心的CUNY工作展上,申請者忙著填表。(攝影:徐竹思/大紀元)


在工作展覽會上,申請人可與用人單位直接見面。(攝影:徐竹思/大紀元)

根據美國勞工部的統計,2009年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是近30年中最高的。然而,根據高校和雇主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Employers,簡稱NACE)對177家雇主的調查報告,今年大學畢業生錄用率將比2008~09年期間至少增長5%。

儘管4月紐約市的總失業率已下降到10%,但大學畢業新生可能仍感到就業艱難。由於就業市場陰雲密布,一些大學生擔心畢業後失業,所以決定延遲畢業時間。還有一些學生打算繼續攻讀研究生,希望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可以提高就業機會。

雇主們寧願多出錢招有經驗的雇員,這使目前正找工的失業人士稍感欣慰。而今年5月的畢業生在不太友好的就業市場中將何去何從?本報先行一步的第一手採訪與信息搜索,希望能為社會新鮮人及他們憂心忡忡的父母提供些幫助。

經驗是金 護理之路實習起


2003年從香港來美的張淑君,今年從紐約市技術學院4年的護士專業畢業並已考取註冊護士(RN)資格,想找一份醫院的工作。(大紀元)

2003年從香港來美的張淑君,今年從紐約市技術學院(New York City Technical College)4年的護士專業畢業並已考取註冊護士(RN)資格。選這一行是因為她「喜歡幫助別人,這可以給我帶來很大的滿足感。」她笑言。實習時最令她難忘也最富挑戰性的經歷來自外科手術室,她希望入門的工作是在紐約市醫院的外科手術室、急診部或重症監護室,「這樣一方面可以真正運用到所學知識,也可以學到新的東西。」

至於今後的打算,張淑君希望積累一些經驗後再深造一個碩士學位,將來做獨立開業的有處方權的行醫護士(Nurse Practitioner,簡稱NP)。

專業重經驗 新人選擇窄

在4月27日曼哈頓賈維斯中心舉行的醫療護理業工作展(Advance Job Fair & Career Ev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上,紐約西奈山醫院(Mount Sinai hospital)的攤位前排了最長的隊。其中有來自上海的詹小姐,她已有一年在紐約白原郡醫院工作的經驗,現在想換到紐約市工作。

醫院的工作節奏快,患者情況變數多,也是醫學技術和醫療手段不斷推陳出新的前沿陣地,是歷練新人的好場所。醫療工作注重的是經驗,經驗越多越值錢,說美國社會長期缺乏護士,實際上缺的是有經驗者,這個行業對於沒有任何經驗的新人來說仍不友善。能在醫院工作積累經驗再跳槽或深造,是許多畢業生夢寐以求的事。

此外,優秀畢業生還可能加入一些實習項目以積累經驗。紐約探訪護士服務的人力資源專員胡根娣介紹,該機構不僅長年招收有經驗的護士,還每年辦兩次實習項目,提供7萬3千美元的年薪給這些新畢業尚無經驗的護士。

她表示,這個項目的工作強度是很大的,其目的是培養一批能適應該機構工作的新血人力,所以希望這個項目的畢業生都能留下來。

分工細雜 有收穫也需付出

提供紐約東哈萊姆區醫療服務公司Settlement Health的護士經理Cathy Fong是有二十多年經驗的註冊護士。她表示,護士工作在工種與工作性質上分工精細,薪水也是根據工作的實際付出而定,年薪差距很大,可從新人的5萬美元到有經驗的、值夜班的外科護士的10多萬美元。

位於法拉盛緬街39-15號紅十字會CPR教育中心即提供護士(LPN)預備班,幫助新移民進入紐約政府免學費護士學校,密集課程9個月畢業,畢業後可考取LPN護士牌照。在此工作的註冊護士李小姐說,目前美國護士平均起薪為每小時25美元至30美元不等,每週工作40小時,超時工作為一倍半薪金,節假日為雙薪,可選擇一週3天、每天12小時的工作,給病人發藥、打針等,較輕鬆,福利優。

據她介紹,美國護理專業人士分類包括:有證的護士助理(CAN),主要在老人院,醫院從事病人日常護理工作;有執照執行護士(LPN),從事需有護士執照方可勝任的工作,如老人院和醫院的給藥、打針等,急診室、兒科、產科等也需大量的LPN,年薪4萬,每週三天工作;註冊護士(RN),職業範圍最廣,除了從事所有LPN職業範圍內的工作外,還負責靜脈點滴、輸血及工作安排,年薪7萬以上;行醫護士(NP),需護理科研究生學歷,可自行開業。

護士助理雖然工作強度不會太大,但因大多涉及到要為患者擦洗屎尿等一些瑣碎料理的事,會使很多人望而怯步。不過對於缺乏技能、語言還沒過關的新移民來說,也不失為一條簡易的謀生之路。

其實即便是薪水在7萬以上的探訪護士,也並非是外人想像的那樣自由。Cathy Fong說,探訪護士需要進到患者家中,而那種經歷並不都是像你參觀一個公園或博物館那樣美妙,有時遇到患者的居住環境很差,有時樓裡沒有電梯要爬十幾層樓。在醫院很少文書工作(paperwork),而探訪護士還需要額外為患者填很多表格。

挑起醫生職責 節省醫療成本

目前已有240萬名註冊護士的美國護理行業成為美國就業增長率最快的行業之一。美國的醫護服務供需一直存在失衡的問題。據美國勞工部預計,從現在到2016年,美國每年將新增233,300個註冊護士職位,其中有約66,000名來自海外,但仍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護士荒」問題。

在美國,註冊護士只要英文能過關,可以不必申請勞工卡,直接申請綠卡;其配偶及任何滿21歲的子女,也將隨其自動獲得申請綠卡的資格,所屬家人均可以用移民簽證進入美國。

美國人口普查局預計,到2080年美國人口中65歲以上人群將占20%。屆時,老年人的醫療需求必然會成為政府的沉重負擔。與此同時,進入醫學院深造的美國學生人數卻與日俱減,這必然會使老年保健問題雪上加霜。專家表示,目前,美國至少還需要5萬名醫生,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內科醫生人數下降的問題很嚴重。

本來就熱門的護理業此時更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據媒體4月報導,由於醫生嚴重不足,約28個州正考慮實施具爭議的「醫生擴展項目」,即擴大專科護理師即護士的權限,讓他們在不須醫生監督的情況下,獨自為病人看病,並可以獨立給患者開具藥品處方。

對於政府來說,讓專科護理師看診的最大優點之一,就是節省成本。以美國政府提供給65歲以上長者的公營保險——「聯邦醫療保險」為例,同樣一名患者去看病,如果是由專科護理師看診,那麼,聯邦醫療保險須支付的診費是醫生看診的85%。

美國護士協會(American Nurses Association)主席巴頓(Rebecca M. Patton)對護士職業在美國未來前景表示樂觀。她認為2010年3月美國國會通過的價值2.5兆美元健保改革法案,將新增3,200萬美國公民進入健保系統,「護士將在實施健保法案中發揮關鍵而獨特的作用」。

經濟不景 政府工作大熱門

最近美國的失業率降低了,就業市場兆頭好轉,不過對於將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就業市場並不樂觀。 4月份在曼哈頓賈維斯中心(Javits Convention Center)的幾個工作展覽上,人頭攢動的找工者多為今年將畢業生,他們均表示自己對能找到一份較稱心工作的壓力仍很大。一些參與展覽的雇主們也多表示,他們希望招聘到有經驗的成熟員工,並非剛畢業的新鮮人。


CUNY布魯侖學院的職員關係與職業技術助理主任鮑爾山姆(Frederic Balsam,右)與技術學院的工作安置辦公室主任格瑞夫斯(Adrian Griffith,左)在4月的曼哈頓工作展覽會上。(攝影:徐竹思/大紀元)

紐約城市大學(CUNY)布魯侖學院的職員關係與職業技術助理主任鮑爾山姆(Frederic Balsam)在4月中於曼哈頓賈維斯中心的大蘋果工作展(CUNY Big Apple Job Fai)上接受採訪時,介紹了他對最近工作市場的看法,「就紐約地區來說,目前最熱門的行業包括財會審計、計算機科學、醫療健康、公立中小學(K-12)教師。其中政府機構提供的工作機會最熱,申請的人最多。」

他表示,學校很重視新老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在此次專為CUNY學生開辦工作展覽會之前還邀請一些用人單位到學校辦展覽。而CUNY畢業生去年的就業率為70%,相比之下全美平均就業率僅為19%,另外還有20%的CUNY畢業生是進研究院繼續讀書。

CUNY工作展的80多個單位桌前都擠滿了人,其中七成以上是市、州政府機構。不過對於在美還憑學生身分唸書沒有綠卡的華人來說,政府工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2002年以訪問學者身分來美的張幸,今年將從CUNY的財會審計專業畢業,但在工作展覽會上沒有太大收穫。「我對自己的工作前景不是很樂觀,」她說:「我現在剛開始接受實習訓練,感到壓力還是很大,我還是有語言障礙的。小公司需要處理很多人際關係方面的問題,我希望能找到一個大公司工作,可能在這方面要輕鬆一些。但很多這一行的工作有時強度要求大,比如審計公司在每年報稅季節前都非常忙,有時需加班到一週上班70個小時,完全無法照顧到其他個人與家庭需要。」

來自廣東的吳小姐也是念財會審計,她在工作展覽會上遞了三份簡歷,「現在財會審計的私人公司工作機會不多,政府部門的工作大多只給美國公民,今天工作展覽會上的單位多是政府部門。」她表示,以前來CUNY校園招聘的單位也是差不多的情況。她的同學大多是自己上網申請。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華人學生表示,他學的是計算機專業,現在經濟不好,凡是有身分條件的,大家都想找政府工作,但對於像他一樣沒有綠卡的學生,來參加工作展覽會的目的主要是開闊眼界,多了解各方面的信息。他說自己與同學常用的找工作網站是monster.com。

本季度就業市場六大趨勢
文/張珍

4月的一項通過在全國範圍內對2,700多名專業招聘人士的調查,表明雇主們終於對招聘又有了樂觀的感覺,多數表示在未來3個月內雇用人數將會增加,但也有少數表示將要裁員。這樣的調查結果已持續了三個季度。

就業市場的復甦還需要一段時間,因為雇主們面對新的市場狀況和新的人員需求。但這對求職者來說是個有利因素。此外,因裁員而使勞動強度增大,工作時間加長的狀況也會緩解。

在未來3個月內,23%的雇主表示計畫增加全職、長久的工作人員,但8%的雇主計畫裁減人員。64%的雇主計畫保持不變,6%的雇主表示尚未決定。

根據專業招聘人員的預測,2010年第二季度的就業市場將呈現下列6種趨勢:

1. 雇用合同工。目前正在招聘的許多工作都是合同工或自由職業者,對雇用長期工作人員仍很謹慎。在本季度中,合同工或自由職業者將幫助填補生產力的缺口。但很多雇主表示,很可能會長期聘用這些人員。

2. 提供實習機會。無論什麼年齡,都可考慮申請一個實習工作,以獲得經驗和施展自己的才能。很多雇主會增加招聘實習生,這是個很划算的彌補勞動力不足的方法。

3. 聘請社會媒體工作人員。隨著社會媒體在消費者和商業中日益流行,雇主們正在注意並計畫增加與Web 2.0相關的就業機會。因此,有社會媒體才能的人員,這是推銷自己的好機會。

4. 增加雙語工作人員。為了吸引美國廣泛的多語種消費群體,雇主們正在尋找多樣化的人才。如果兩個應聘者的條件相同,有雙語能力的候選人受聘的機會更大。

5. 替換表現不佳的員工。在職人員不要有盲目的安全感,以為自己是不可替代的。一些公司正在重新評估當前的工作人員,以迎接即將到來的經濟回升。

6. 保留人才。如果你是公司的特殊人才,雇主可能會盡力挽留。很多雇主擔心就業市場好轉後,高級雇員可能會跳槽。因此,為了留住人才,一些雇主提供更靈活的工作安排,比如提供培訓機會、保證未來加薪或升職,還有一些根據業績提供獎賞,如旅遊和獎金等。

========================
【專家諫言】找機會 自信PO上網

半數接受NACE調查的雇主們表示,他們的招聘資金有所減少,這意味著他們會減少去校園招聘與參加工作展覽的機會,而使用在網路上發布啟事等方式。

對於即將畢業並打算闖蕩就業市場的大學生,可以考慮以下切實可行的建議:

1. 建立個人在線信息

維護好網上個人信息(online presence)至關重要,因為雇主會用不同的方式篩選所需人才。

紐約城市大學巴魯學院(Baruch College-CUNY)的斯塔爾職業發展中心(Starr Career Development Center)副主任和實習協調員康威(Theresa Conway)建議說:「面向企業的社交網站LinkedIn是個公布自己在線專業信息的好方式。職業中心還提供一系列的研討會,幫助學生發布自己的網路信息。此外,實習工作(Internships)也是幫助學生找到全職工作的關鍵因素,它是展示個人技能的好方式。」

2. 工程技術專業最熱

工程技術工作常常是就業熱點。根據高校和雇主協會的消息,最高收入者的十分之八都主修工程領域。直到2014年,這個領域都將是發展最快的專業之一。此外,計算機科學也名列前茅,起薪大約為61,000美元。據說在未來8年中,信息科學和信息系統專業也將迅速發展。因此,在工程技術領域有較多的就業機會,學生應充分利用。

此外,學生需要有好的簡歷,面試知識,並按雇主的需求尋找工作。不論哪個專業,學生都需要對自己所學專業充滿熱情,這將對日後的工作大有幫助。

3. 加入網路

校友會舉辦許多網路活動,學生畢業後可充分利用。學生也可利用校友的身分在斯塔爾搜索(Starr Search)上尋找信息。

此外,學生可在LinkedIn免費加入各種專業小組(professional affiliation groups)。大多數職業都有專業組織和協會,學生可選擇加入其中之一。同時,學生可參加一些學術會議及研討會,掌握本專業的語言和慣例知識。

【專家諫言】做義工 歷練專業度

「我剛才見到一個在去年的這個工作展覽會上就見到的人,一年了她還沒找到工作……」Cathy Fong說。4月27日,她作為Settlement Health的護士經理,在於曼哈頓賈維斯中心舉行的工作展上招募護士。

「我們需要的是至少有一兩年經驗的護士,而今天收到的個人履歷(resume)和申請表都是畢業生。」她搖著頭表示不太滿意。她的公司的服務性質需要能獨立處理病患情況的護士,各種病症的表現不一,患者的個人與其所處社會環境情況也是千變萬化,剛剛從學校畢業的新護士往往會感到無從應對,還需要老護士不斷的指導。

她表示,雖然一般的醫療機構會多要找有經驗的護士,新畢業生仍可做許多準備,以便在就業市場上將自己「賣」出去。

Cathy Fong表示,學生們不應該坐等工作機會的降臨,而是應該更加積極地尋找並學會在適當的時機展示自己。他們應該珍惜每一個與用人公司見面的機會,做充分的準備,從衣著到精神面貌都要顯得對自己非常有自信。如果他們不能給雇主留下這樣好的第一印象,那麼可以說他們能進入這家公司的機會就吹了。

她建議,畢業生應想盡一切辦法獲得和積累更多的專業經驗,即便找不到實習工,也可以去一些機構做志願者。

【專家諫言】求職去 面試教戰手冊

著有《英文履歷寫作與求職面談技巧》的聯邦小商業署(SBA)發展專員郭曼麗,在介紹履歷表寫作技巧時表示,每個人針對所要應徵的工作,可以準備幾份履歷表。通常履歷表上不需要再寫RESUME這個字,一上來就直接寫名字、地址、電話及郵件(E-mail),字的大小以12號為宜,不要超過14號,以下正文部分以10號字為好。

她提醒,在寫簡歷時,要注意避免一些常見的毛病,不要在求職人的姓名和地址前再寫「姓名:」、「地址:」;也不要寫求職人的身高體重、婚姻狀況、興趣愛好和生日等個人信息,因為那樣會使招聘單位不敢約見你,害怕一旦不雇用你,容易被告為歧視。

她強調,履歷表中不能有錯字,甚至連標點符號都不能錯。同時,排版要講究,這些都是直接表現你的能力的一部分,關係到他是否想要約見你。

在內容方面,尤其是學歷部分要用字簡潔,多選用強有力的動詞。過去做過的工作要用過去式,現在還正在從事的工作一定要用現在式。郭曼麗說,一定要站在看履歷表的人的角度去考慮,你的履歷表是否會吸引住他的注意力。

*求職信

求職信(Cover Letter)通常和簡歷一起寄送,被稱為「簡歷伴侶」。在美國,如果只送簡歷而不附Cover Letter就像在面試時不穿西裝而穿T恤衫一樣的沒禮貌,不肯定是白費勁兒。

求職信最好是針對某個特定的公司或個人,公司名稱與個人的姓名、職稱一定要有正確的拼寫。一般可以通過網路或報紙、雜誌等其他途徑查到公司的有關背景,在Cover Letter中加一點,這樣可以使雇主知道你不是隨意發出簡歷的。

語言表達要簡潔明瞭,避免使用太多的專業術語和過分複雜的句子,冗長的句子並不一定代表流暢。關鍵要處理好求職信的五個組成部分,包括寫信動機、自我介紹、本人能力、結尾、附件。寫信動機通常是針對廣告上招聘的職位而寫,需精心選擇一個合適的角度,表現自己的個性和獨到見解,突出自己的優點,給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面試

專業的簡歷和求職信,要加上有效的面試溝通才能打動人事經理的心。郭曼麗講解在與公司打交道和面試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時說,如果簡歷上留的是家庭電話,要叮囑家人若接到公司的電話,不要說得過多,應該記下對方的聯絡方式,再由求職者本人盡快回電話。

在面試前要做準備,比如,盡量通過面試公司的員工了解一下公司的情況,因為面試官一般都會問求職人對該公司了解多少。面試時要穿著正裝,女性化淡妝,應隨身攜帶求職簡歷、筆記本和筆等,以便做記錄。

若英語不流利,說話要簡單明瞭,以不犯錯為要;與面試官交談,不要說得過多,也不要過少。不可與面試官攀私交。面試官若問「對公司有何了解」時,只回答有關該公司的正面信息,不要提及負面的事情,比如,公司的產品出了問題,正在被起訴等。

「你是如何知道這個職位空缺的?」、「你為什麼想為本公司工作?」等都是面試官常會問到的問題。求職者要針對申請的職位表現自己的能力和素質,比如「我一向勤奮工作」或「我曾經接受過微軟公司的專門培訓。」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